面波的能力为什么比体波的能量大;什么是地震波?什么是地震体波和面波

日期: 栏目:科普 浏览:9

一、什么是地震中的“面波”?

面波是地震波的一种,主要在地表传播,能量最大,波速约为3.8千米/秒,低于体波,往往最后被记录到。
如果地震非常强烈,面波可能在震后围绕地球运行数日。
面波实际上是体波在地表衍生而成的次生波。
面波的传播较为复杂,既可以引起地表上下的起伏,也可以是地表做横向的剪切,其中剪切运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最为强烈。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
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
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地球介质,包括表层的岩石和地球深部物质,都不是完全弹性体,但因地球内部有很高的压力,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很大,波动给介质带来的应力和应变是瞬时的,能量的消耗很小,因此可以近似地把地震波看作弹性波。
  从震源发出的波动有两种成分: 一种代表介质体积的涨缩,称为涨缩波,其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所以又称纵波。
另一种成分代表介质的变形,称为畸变波,其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所以又称横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远离震源的地方这两种波动就分开,纵波先到,横波次之。
因此纵波又称P波,横波又称S波。
在没有边界的均匀无限介质中,只能有P波和S波存在,它们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所以叫做体波。
  但地球是有限的,有边界的。
在界面附近,体波衍生出另一种形式的波,它们只能沿着界面传播,只要离开界面即很快衰减,这种波称为面波。
面波有许多类型,它们的传播速度比体波慢,因此常比体波晚到,但振幅往往很大,振动周期较长。
如果地震的震源较深,震级较小,则面波就不太发育。
  波速随频率或波长而变化,这种现象叫做频散。
在完全弹性的平行层介质中,由于各种类型的波的叠加,在地表观察到的面波频散是几何原因造成的。
在地球内部,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和非完全弹性,会导致体波的频散,这是物理原因造成的。
由于频散,波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震源处发出的一个脉冲,在远处就可以散成一个波列。


二、地震的级别如何确定?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震级。
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通过推算得出。
以震级标度地震大小最初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利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来的。
规定以距震中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秒,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为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微米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
后来,通过不断发展,根据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的换算也可以用来确定震级。
根据用来计算震级记录的震波类型,震级有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它们之间可以进行换算。
由于地壳的强度是有限的,所以积蓄能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所以地震的震级是有一定限度的。
目前用里克特方法测算的已知的最大震级为8.9级。
1~8.9级地震的能量见表1。
根据不同强度地震的破坏能力,按照震级的大小进—步划分为5个级别:①超微震:震级小于1的地震。
该级别地震人们不能感觉,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
②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的地震。
该级别地震人们也不能感觉,也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
③小震:又称弱震,震级大于3、小于5的地震。
该级别地震人们可以感觉,故有时也称有感地震,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④中震:也称强震,震级大于5、小于7的地震。
该级别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⑤大地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
该级地震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三、物体的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能力越强还是越弱



四、什么是地震波?什么是地震体波和面波

地震波指的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
地震体波是由震源振动直接产生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
地震面波是指沿着地球表面或岩层分界面传播的地震波。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
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
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五、地震中的面波包括什么波

有两种类型的面波:一种是勒夫波,物质粒子在沿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方向作水平的前后运动,另一种是瑞利波,物质粒子沿与波传播方向同方向作垂直的前后运动。
地震学家利用这些地震波的到达时间来测定地球的内部结构。


六、地震中的面波包括什么波

有两种类型的面波:一种是勒夫波,物质粒子在沿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方向作水平的前后运动,另一种是瑞利波,物质粒子沿与波传播方向同方向作垂直的前后运动。
地震学家利用这些地震波的到达时间来测定地球的内部结构。


七、什么叫做面波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面波是地震波的一种,主要在地表传播,能量最大,波速约为3.8千米/秒,低于体波,往往最后被记录到。
如果地震非常强烈,面波可能在震后围绕地球运行数日。
面波实际上是体波在地表衍生而成的次生波。
面波的传播较为复杂,既可以引起地表上下的起伏,也可以是地表做横向的剪切,其中剪切运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最为强烈。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
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
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地球介质,包括表层的岩石和地球深部物质,都不是完全弹性体,但因地球内部有很高的压力,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很大,波动给介质带来的应力和应变是瞬时的,能量的消耗很小,因此可以近似地把地震波看作弹性波。
从震源发出的波动有两种成分: 一种代表介质体积的涨缩,称为涨缩波,其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所以又称纵波。
另一种成分代表介质的变形,称为畸变波,其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所以又称横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远离震源的地方这两种波动就分开,纵波先到,横波次之。
因此纵波又称P波,横波又称S波。
在没有边界的均匀无限介质中,只能有P波和S波存在,它们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所以叫做体波。
但地球是有限的,有边界的。
在界面附近,体波衍生出另一种形式的波,它们只能沿着界面传播,只要离开界面即很快衰减,这种波称为面波。
面波有许多类型,它们的传播速度比体波慢,因此常比体波晚到,但振幅往往很大,振动周期较长。
如果地震的震源较深,震级较小,则面波就不太发育。
波速随频率或波长而变化,这种现象叫做频散。
在完全弹性的平行层介质中,由于各种类型的波的叠加,在地表观察到的面波频散是几何原因造成的。
在地球内部,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和非完全弹性,会导致体波的频散,这是物理原因造成的。
由于频散,波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震源处发出的一个脉冲,在远处就可以散成一个波列。


参考文档

本文地址:https://caijingdemo.com/kepu/dbcc31f52e9ad8b8.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