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即将恶性通胀(2021年中国通胀)

日期: 栏目:科普 浏览:4

2021中国即将恶性通胀,这是真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通胀。通胀是指物价水平上涨,导致货币贬值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物价上涨涨,但是人们的收入没有跟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举个例子,假如你现在每个月工资是5000元,那么你的工资上涨了1000元,但是你的工资并没有上涨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通货膨胀。如果你的工资上涨了1000元,但是你的工资并没有上涨,那么你的工资就是通货膨胀了。

我是【盈在投资】,一个专注分享投资观点与知识的自媒体,点击上方【关注】,你想看的这里都有。

2023年1月我国M2增速为12.6%,M2总量为27.38万亿元。M2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它的大幅增长说明为了 *** 经济复苏,进行了比较明显的放水。

在我们的印象中,放水都意味着物价上升,对应着通货膨胀。美国现在通货膨胀高企,就是2020-2021年疫情期间的大放水导致的。2022年,美国通胀最严重的时候,通货膨胀率高达9%以上,现在回落到6.4%;虽然回落了,但数据还是很高。

这里就有一个比较奇怪的问题,为什么都是放水,美国的通货膨胀起来的非常快,但国内则没有。

放水和通货膨胀

疫情后,美国经济呈现出强劲复苏的态势。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数据强、消费数据强。就业和消费强,看起来是好事,但它也将物价带动起来,使得通货膨胀很高。美联储在上世纪70年代受过高物价的伤害,所以选择优先控制住物价。哪怕是牺牲部分就业、工资、消费。

美联储遏制通胀,就一个思路:加息。但加息过程中,美联储发现就业和消费并没有被遏制,所以开启了史无前例的暴力加息过程。一年时间里,美国利率已经从0%附近加息到5%附近,但现在就业和消费数据依然很强劲。

在国内,则是另一番景象。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近三年来一直较低,围绕着2%上下来回波动。2%的通胀率,是美联储的长期目标,也是多年来日本央行努力的目标,那么,是不是这个通胀数据很好呢?

其实,2%上下的通胀率,看数据不错,分析原因则发现并不好。我们先看另一个数据,PPI,也就是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四个月呈现负值,过去四个月分别为-1.3%、-1.3%、-0.7%、-0.8%,2023年1月PPI依然没有明显反弹,显示经济活动依然处于收缩状态。

美国头疼自己的PPI数据过于强劲,害怕经济强继续带动通货膨胀。放水是为了 *** 经济增长,如果放水没能带来经济增长,是一件更为头疼的事。放水时候,经济活力起不来、物价起不来,是有通缩风险,大家都知道,通缩的危害远大于通胀。

消费和超额储蓄

2023年1月,我国居民储蓄增加6.2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不仅延续了2022年的超额储蓄势头,超额储蓄还有进一步加速的迹象。

美国的放水是这样:放水-消费强劲-经济复苏-物价上涨-收水。

国内的放水是这样:放水-超额储蓄不消费-PPI、CPI低。资金流动起来,做的贡献才大、对经济的好处才多,资金储蓄起来,对整个经济体来说并不是好事。但对个体来说,是可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一直以来,我们是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储蓄率消化了高额货币投放,高增长的货币规模没有带来高通胀。

储蓄率高,对应的就是消费能力弱。消费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就是消费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体。2023年,出口面临压力、投资继续增加的边际效率降低,是时候想办法做好内消费了。

现在,转化超额储蓄就是一项关键任务。稳定就业、提高收入,对未来有信心了才敢消费,也才能逆转超额储蓄。

总结

其实,居民不消费这事儿,也不能批评。居民对未来收入信心下降,未来收入水平的不确定因素使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上升,居民储蓄趋于增加。同时,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也明显下滑,且下滑幅度大于收入。

当然,放任超额储蓄也不对,也应引导居民收入向消费转移。要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改变居民消费动机不足等问题,培育中高端消费增长点,促进居民消费转型升级。加强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鼓励措施,通过消费补贴、扩大消费信贷等方式稳定消费。

期待,未来不久的某一天,我们需要操心的是经济过热了。经济热到需要回收流动性、需要限制物价、需要提高资金利率,现在看也是一种幸福。

你的【点赞】和【评论】

我都当成了喜欢

本文地址:https://caijingdemo.com/kepu/2c7f3809a72a9d6d.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