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医方药著作(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剂医书)

日期: 栏目: 健康 浏览:15

历代中医方药著作(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剂医书)

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剂医书

第一个关于张仲景治病的小故事,就是他为南阳名医沈槐治病的故事,一个是当时小有名气的张仲景,一个是名扬四海的老中医,他们之间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一个南阳名医叫沈槐,七十多岁高龄了,却没有子女,一直受尽后继无人的困扰,没法将医术传给子孙,慢慢愁成病了。得了这种病,其实就是心病,谁也看不好,病越来越重。张仲景知道后,给他开了一个药方,用五谷杂粮各一斤,搓成团,外用朱砂涂上,叫他一顿吃完。

张仲景治病的小故事,仲景为沈槐治病得真传

沈槐看了药方,觉得很好笑,叫家人按方做好药丸,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药丸取笑张仲景,天天如此,但不知不觉间病就好了。沈槐这才恍然大悟,对张仲景又佩服,又惭愧。张仲景去拜望他时说:“我们做郎中就是为百姓造福,先生无子女,我们这些年轻人不都是先生子女吗?何愁后继无人?”沈槐听了,感到很有道理,把自己的医术全部传授给了张仲景和其他年轻郎中。

张仲景错开药方的故事

张仲景治病的小故事,仲景为沈槐治病得真传

第二个关于张仲景治病的小故事,讲的是他在看病过程中也有误诊的时候,也有开错药方的时候。

张仲景的一个好友叫宁远,在一次聚会时,张仲景查看到宁远的气色不对,便为他把脉。然后告诉宁远,你患了消渴之症,现尚初发,三月之后,头痛不眠,尿的次数增加;六个月后,饥渴难忍,小便浓稠;一年之后,将背生疽疮而死。

张仲景治病的小故事,仲景为沈槐治病得真传

张仲景开了一个药方给宁远,叮嘱他按时服用。宁远回家后,认为仲景故弄玄虚,将药方撕碎扔掉。六个月后他的病情发展确如张仲景所说,才急忙去找张仲景。但仲景说,已经晚了,准备后事吧。宁远想,反正六个月后难免一死,不如现在去游山玩水。一年后,宁远回来去拜访张仲景,张仲景一见,十分惊奇,认为他一定遇见神人了。宁远将他游山玩水到了茅山,在清玄观当童仆,老道给他治病等事告诉了张仲景。张仲景听完后深感山外有山,于是离开家乡,奔赴茅山求师。

现存最早的方剂著作

医学界一致公认,中药汤剂的真正创始人是出生在嵩县的伊尹。

相传伊尹博才多识,善于烹饪,精于本草药性。他根据食物、药物对治疗疾病的协同作用,从“医食同源”的角度,总结了民间通过饮食治疗疾病的方法,本照《神农本草经》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属经络等法则,创造了汤液疗法,撰著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中药方剂学著作—《汤液经》。

东汉的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说:“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说他以仅次于大圣人的才能,参考《神农本草经》,写成了《汤液经》,还尊崇《汤液经》是我国“医方之鼻祖”。

我国最早记载方剂的书籍是

《武经总要》是我国古代一部权威性的官刊军事百科全书。该书前集第十一卷、十二卷里记载了火药武器和三种火药的配方,可以说它是所有文明国家中最古老的火药配方,它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和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当时已被采用的三种火药方分别是:毒药烟球、“火炮”火药法、蒺藜火毯火药法。

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方剂的医书

神农氏:最老的了,为《神农百草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啊!~

扁鹊: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囗(今河北任丘)人。学医于长桑君。医疗经验丰富,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为“带下医”(妇科),至周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汉书·艺文志》载有《扁鹊内经》、《外经》。

华佗(?-208) :东汉末医学家。又名歫。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于外科尢为擅长,施针用药,简单有效。曾以“麻沸散”为“肠胃积聚”等病患者做麻醉,成功施行腹部手术。反映早在公元二世纪时,古人对于麻醉方法和外科手术的运用已相当成熟。现存《中藏经》,系后人托名之作。

张仲景 :汉末著名医学家。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学医于同郡张伯祖 。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经钻研《内经》、《难经》及《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并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卒(杂)病论》。总结了汉以前民间医疗经验,对中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王叔和 :魏晋间医学家。名熙,高平人。曾任太医令。精研医学,重视诊脉,收 辑前代诊脉文献,结合自己的体会,编成《脉经》十卷,是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

皇甫谧(215--282): 魏晋间医学家。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 那(今甘肃平凉西郊)人。根据《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著成《甲乙经》。

巢元方 :隋代医学家。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610)主持 编撰《诸病源候论》。其书列述各类病症,为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孙思邈(581--682): 唐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少时因病学医,对医学有较深研究,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兼通佛典。曾总结唐以前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方药、针灸等内容,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书首列妇女、幼儿疾病,并倡立脏病、腑病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王冰:唐代医学家。自号启玄子。平素钻 研医学,曾郃时十二年,注释九卷本《黄帝内经素问》。所著又有《玄珠密语》、《元和纪用经》等,一说为后人

王惟一: 北宋医学家。天圣四年(1026)参与官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总结古人针灸医疗实践基础上,考定明堂图经络孔穴。并铸成立体铜人孔穴模型。后又参预校正《黄帝八十一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流传至日本、朝鲜等国,对东亚地区针灸医学有重要影响。

唐慎微: 北宋医药学家。字审元,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曾著《补注神农本草》、《图经本草》两书,并搜辑经史诸子文献内所载方药。重视民间医药经验,曾赴各地采访单方、草药,编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总结了宋以前药物学成就。

许叔微: 南宋医学家。字知可,绍兴二年(1132年)进 士,所著《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等,对汉张仲景《伤寒论》的内容有所发挥。另著有《普济本事方》,记录医案及经验诸方。

王好古: 元代医学家。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曾学医于张洁 古、李东垣,并任赵州医学教授。所著有《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阴症略例》等,对脾胃学说多所阐发。

朱丹溪(1281--1358): 元代医学家。名震亨,字彦修,家居丹溪,早年即好医学,所著《格致馀论》,认为多种疾病的病机,均由“阳有馀、阴不足”所致,其治法主张“滋阴降火”。对于当时《和剂局方》中用药偏于温燥现象,著《局方发挥》加以批评。另著《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等。

薛己(1488--1558): 明代医学家。字新甫,号立斋。江苏吴县人。家世业医, 曾任太医院院使。其医论重视脾肾,治法善用补益。自著及注释医书十六种,多附治验病例。

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剂著作

关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经典著其实有不少,这里就说下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一、《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算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了,其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主要分成《灵枢》与《素问》两个部分。

《黄帝内经》总共有18卷,分成两个部分每部分9卷,其中一部分名为《素问》,另一部分本来是无名的,后来汉晋之时,有人将没有名字的那部分称为《九卷》或《针经》,直到唐代以后其又被称作《灵枢》,一直沿用至今。《黄帝内经》的18卷中每一卷有9篇,所以每一部分就为九九八十一篇。全部加起来为162篇。

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与作者目前已经无从考证了,据传其为黄帝所留,所以其以“黄帝”命名。不过传说终究是传说,后人公认的观点是,其成书于西汉时期,作者也并非是某一个人所著,而是由当时众多医师根据各自的传承与心得各自补充与记录而成的。

二、《难经》

《难经》的原名为《黄帝八十一难经》。

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也是众说纷纭,很多人都认为其是属于东汉前的作品,其成书作者可能与扁鹊有一定的关系。但事实究竟怎样,却也无从考证。

《黄帝八十一难经》与同属于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的《黄帝内经》一样,都以“黄帝”命名。至于其“难经”二字则有着“问难”与“疑难”之意。其主要用问答的方式,探讨与表达了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多方面的中医理论。

其内容篇幅也如其名《黄帝八十一难》中“八十一”所表达的一样,全书总共包含“八十一难”(也就是八十一部分)内容。

三、《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是张仲景。其在张仲景去世之后,在世间流传的过程中一度亡失!直到晋朝之时,一位名叫王叔和的太医令意外的见到了《伤寒杂病论》的残章,书中的内容与理论引起了王叔和的注意同时也使得王叔和极为兴奋!于是王叔和就像着了魔一样的利用其太医令的身份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相关抄本,并加以整理。

终于,在王叔和的努力之下,《伤寒杂病论》的全部内容得以整理完全,王叔和为其命名《伤寒论》。

时至今日,《伤寒杂病论》已经成为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而且其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重新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书中对伤寒的原因、症状与发展及处理方式都有作了详细而系统的分析。

四、《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虽以“神农”为名,也据传是神农所作,但其实际上成书于汉代,是属于汉代时期众多的医学家根据各自的临床研究与传承,合力记录创作而成的。

《神农本草经》主要是记载了各种药物的功效与作用,全书分成三卷共记录了365种药物之多。传说中《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是从神农氏时期就开始一代代往下传下来的,一直传到了秦、汉代时期,才由不同时期的各个医家多次整理而成!!

2015年8月,《神农本草经》被翻译成英文与法文,在全世界流传!!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黄帝内经》 西汉最早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的医学名著,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论》把霍乱,痢疾,流行性感冒等急性传染病称为伤寒杂症,然后辨别病情,找出病源,提出治疗方案和相应的药方。《金匮要略》汇集各种杂病药方,记录了内科,外科和妇产科等数百个药方。

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剂医书是哪一本

最早论述方剂组成原则及配伍宜忌等理论的医书是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方书是五十二病方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医方书

最早阐述方义的著作是《五十二病方》,作者已经无法考证得知。《五十二病方》,医方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作者失考。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之帛书,原无书名,整理小组按其目录后题有“凡五十二”字样命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著作。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著作

战国时期我国医学就有很高成就, 有了医学分科;扁鹊提出了四诊法;《内经》提出了病理学说。秦汉时期医学有重大发展,“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麻”法。唐朝分科较细的医学校刊《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著名的医学专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实的药物学著作, 被译成多种文字 。

1)商周医药学

①商和西周时期,已有较丰富的医药学知识。

②甲骨文中所见的疾病有数十种,包括眼、耳、口腔、肠胃等各种分科。

③商代遗址中还出土了石贬镰等医疗用具。

(2)秦汉医学

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②西汉马王堆汉墓帛书《医方经》记载了几百个药方。

③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④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和华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A.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书)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为中医临床的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

B.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药,适用于外科手术。这一发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3)隋唐医学的进步

①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③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4)明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了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剂医书著作是

No1.昆曲

2001年5月18号,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昆曲是我国汉族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就发源于苏州昆山一代,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扩张,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之一,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No2.古琴

中国的古琴艺术于2003年11月7日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弦弹乐器,具有着深厚的名族文化色彩;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重要代表!

中国古琴艺术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也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影响深远而为世人所敬仰!

No3.蒙古长调

蒙古长调是中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蒙古长调也称“内蒙长调”发源于蒙古族诞生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现今的外蒙古,是蒙古族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的精神体现!

No.新疆木卡姆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与蒙古长调同一天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它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木卡姆音乐现象现今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中亚、西亚、南亚、北非等19个国家和地区。

您还可以搜索:我国最早的方剂学专著,我国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剂专著是,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的专著是,中医现存最早的方书是,方剂最早出现在什么书,最早的方剂分类方法,最早的方剂分类法,最早记载方剂的专著,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剂学专著④

本文地址:https://caijingdemo.com/jk/65611.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