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天生的笑脸的面相 (面相微笑脸)

日期: 栏目:传统 浏览:8

一副天生的笑脸的面相 (面相微笑脸)

源作者:Gandhara犍陀罗

一副天生的笑脸的面相

图1 莫高窟壁画

佛教文化由新疆沿着丝绸之路继续向东前行,到达中国佛教发展的最关键一站——敦煌。敦煌莫高窟是现存中国最大的佛教石窟。

莫高窟的壁画

莫高窟受地理原因的影响,以丰富多彩的壁画享誉世界。

图2 莫高窟壁画

图3 莫高窟壁画

莫高窟的造像

莫高窟的岩石在地质上属于砾岩,并夹有砂岩,其岩性变化很大,交错层理发育,上部为泥质胶结,下部为钙质胶结。这种地貌没有岩石作为原料进行雕刻造像,只能将凿出的洞窟墙面抹平,然后在上面作画,所以莫高窟没有石刻造像。莫高窟的造像是以木胎泥塑彩绘的形式塑造的,在四大石窟中独树一帜。

(一)275窟 北凉交脚弥勒

图4 275窟北凉彩塑

莫高窟的彩绘泥塑造像中最早发现的是275窟北凉时期的彩塑。这个洞窟采用的是彩绘和泥塑相结合的形式布局。洞窟内三面塑有大小多尊交脚弥勒造像,并且与墙上的彩绘融为一体,非常生动。

图5 275窟主尊 交脚弥勒

莫高窟第275窟彩塑的主尊交脚弥勒菩萨像,高3.34米,是早期最大的彩塑。其右手残损,左手置膝上做与愿印。头戴化佛冠,项奢璎珞,腰束羊肠裙,裙上褶囊中间有阴阳线纹,是坐在狮子座上的交脚弥勒菩萨。塑像面相丰圆,神情庄静,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受西域佛教艺术的影响,具有十六国时代造像的显著特征,塑像背后有敷设锦辱的三角形背靠。

(二)259窟 北魏佛坐像

图6 259窟 佛结跏趺坐像

这是莫高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北魏时期

的佛坐像。佛结跏趺坐,头上做波折纹高肉髻,这是犍陀罗式的水波状发髻传到中国的改变。佛双眼俯视下方,

嘴角露出一丝亲切的微笑,这种古典优雅的微笑,被称为“东方的微笑”。

脸形方圆,细眉高挑,这种面相已经世俗化,本土化,开始脱离印度犍陀罗式的面相。穿圆领通身袈裟,轻薄贴体,这种袈裟款式又是秣菟罗样式。从偏瘦的体态,束发样式和着衣风格可以看出这里的佛像与笈多风格的渊源。本土化表现正在脱离印度式的面相。可以说莫高窟式的北魏造像已经开始走向本土化,形成极具特征的北魏风格的初期。

(三)

257窟 北魏思维菩萨像

图7 257窟 北魏思维菩萨像

这是莫高窟第257窟南壁上层建筑

悬塑

思维菩萨像。这是中国早期佛教造像中出现思维菩萨形象比较早的作品之一。菩萨头戴四方高冠,这种冠帽应该是当地的风俗特色,在其它地方几乎没有这种冠帽,而且也不是印度传来的。这尊造像宽阔的额头有些夸张,显得面容尤其圆润饱满。其开脸明显不是印度式的,本土化的当地人的脸型很鲜明。上身的着衣是萨尔那特风格,没有衣纹的上衣紧裹着身体,下肢的裤装却是马图拉式的几条阴刻线刻画出贴体的衣纹感。能够感受到印度造像传到我国后的风格融合与变化。

(四)437窟 北魏菩萨像

图8 437窟 北魏菩萨像

这是莫高窟第437窟的一尊悬塑菩萨像。这尊像头戴本土样式的高冠,开脸面容与图7的思维菩萨一样宽额大脸,细眉高鼻,嘴角微微上翘,慈祥甜美,但是长长的脖子有些夸张,这个时期莫高窟的菩萨像很少戴配饰。

(五)248窟 西魏苦修像

图9 248窟 西魏苦修像

本文地址:https://caijingdemo.com/ct/36802.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