枵肠辘辘成语辞典

日期: 栏目:常识 浏览:7

枵肠辘辘,枵:空虚;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辘辘作响。形容十分饥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āo cháng lù lù
成语简拼
XCLL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枵腸轆轆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枵:空虚;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辘辘作响。形容十分饥饿。

成语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饥饿时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饥肠辘辘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斗,豁然顿苏。相与曝衣石上,近午始燥可着。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于是越山疾行,冀有村落。才至半山,闻…——清·《》◎西湖主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枵肠辘辘”几个大字。

(2)华华不会写成语“枵肠辘辘”的最后一个字。

(3)黄平二中的改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枵肠辘辘”。

(4)小超写不出成语“枵肠辘辘”,因此期中考试只考了98分。

(5)阳何大哥哥给浚娴和颖颍讲了“枵肠辘辘”的典故。

(6)前往云霄县枧河中学的面包车上,鸿锒叔叔给尚兰和宣呈讲了『枵肠辘辘』的历史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分字解释

辘辘

辘辘:[lùlù] 象声词,形容车轮滚动等发出的声音。牛车发出笨重的辘辘声。

枵:xiāo 空了心的大树。[引] 空虚。《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复。』成语有『枵腹从公』。

肠:cháng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象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小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也叫肠管。

枵:《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韵会》□虚娇切,音嚣。《说文》木根空也。又虚也。《左传·襄二十八年》岁在星纪,而淫于元枵。《杜注》元枵即虚也。徐按《尔雅》虚星子位之次,枵,虚耗之名,北方树木皆虚,从木色黑,故曰元。曰:元枵三宿,虚在其中。又《周礼·地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郑注》元枵,齐也,青州。又《》凡物饥耗曰枵,人饥曰枵腹。

肠:《未集下·肉字部》《唐韵》直良切《集韵》《韵会》《正韵》仲良切,□音长。《说文》大小肠,藏府之二名也。《正字通》大肠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脐右回叠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小肠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回叠积十六曲,容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白虎通》大肠,小肠,心肺府也。肠为心肺主,心为皮体主,故为两府也。《诗·大雅》自有肺肠。《书·盘庚》今予其敷心腹肾肠,正告尔百姓于朕志。又《》畅也,言通畅胃气也。又《博雅》详也。又羊肠,太行山坂名。《》赵闻之起兵临羊肠。《史记·赵世家》羊肠之西。〈注〉太行山坂通名。南属怀州,北属泽州。又无肠,国名。《》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又马肠,兽名。《山海经》讙举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马肠之物。〈注〉马肠,人面虎身,音如婴儿。又鱼肠,刃名。见《三国蜀志》。又草名。《博雅》鹿肠,□蔘也。〈又〉马肠,亦草名,叶似桑。见《山海经·讙举之出注》。又黄肠,椁名。《后汉·梁商传》赐黄肠玉匣。〈注〉以栢木黄心为椁也。又《礼·仪志》治,便房如礼。

辘:《酉集下·车字部》《》《集韵》《韵会》《正韵》□卢谷切,音鹿。《集韵》车轨道谓之轣辘。又繀车。《正韵》车楘也。《扬子·方言》繀车,赵魏之间谓之轣辘。《》同□。《集韵》或作□。□详后□字注。

本文地址:https://caijingdemo.com/changshi/88535.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