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传奇》崔永元的娱乐人生和文化坚守

日期: 栏目:常识 浏览:7

摘 要:《电影传奇》蕴藏着崔永元在娱乐人生和文化坚守方面的努力,栏目兼顾了电视文化的思辨性与娱乐性,重在标榜媒体的文化责任和艺术诉求。老电影的艺术魅力被电视传媒的多元性所延展,崔氏风格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新鲜样式的电影鉴赏。

关键词:《电影传奇》;崔永元;文化坚守

中图分类: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4-0087-02

言辞犀利的小崔经常在节目中与嘉宾探讨文化对峙与公共关系在内的各种命题,在担当策划制作了《电影传奇》、《我的抗战》等电视文献纪录片后,崔永元在电视媒介上完整践行了影像负载文化传承的功能。回顾《电影传奇》这档蕴藏崔永元娱乐人生和文化坚守的电视栏目,就有了特别的现实价值与探索意义。

一、杂糅式创新的栏目形态:娱乐本位与标榜文化的交融

《电影传奇》中,老电影的艺术魅力被电视传媒的多元性所延展,崔氏风格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新鲜样式的电影鉴赏。它采用电视传媒表现电影的形态,定位于电影人与普通观众的沟通,着重于挖掘影片背后的故事。《电影传奇》包容了丰富类型和形式:有专题化的对象采访,有深度体验式的历史回顾,有纪录片元素的情景再现和情节搬演,既揭示电影艺术内涵又遵循栏目化运作的电视传播规律。同时,精心的解说语言令人联想与思考,电影亲历者的讲述极具吸引力与代入感,而小崔不时穿插的正经采访与串场谐噱又增添了份电影魅力,栏目形态上杂糅式的创新独具一格。

对于时空结构上的处理,《电影传奇》栏目采用了电影编剧理论中的一种“套层结构”方式。有学者指出栏目将“主创者强烈的主体意识、纯粹的思想境界表达,饱满地蕴含在看似花哨的结构里[1]。”每集《电影传奇》的情节线在电影本身的剧本故事与电影人剧本外的生活故事中不断穿梭。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不断入戏、出戏,形成间离效果,引发人们对影片意义、情感纠葛和社会问题深入思考。在《电影传奇》中,演者戏外说戏,说者戏中演戏,镜头游走于过去与现在之间,解说穿插于现实与虚拟之间。[2]这样的结构简化了繁杂的背景交代,直抒并强化电视栏目文化内涵,益于扩充并拓深电影的主题意蕴。

(一)文化怀旧

文化怀旧是《电影传奇》中随处可见的标识。每一集都由大量老电影片段穿插老电影人的出境访谈剪辑而成。中国人对群体记忆总是保有深刻的印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直至80年代,老百姓们几乎是看着电影长大的,这跨越近半世纪的历史在人们心中埋下了怀旧的种子。中国电影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纪实,电影的故事原型取材于现实生活、真实事件,且常常与历史的发展同步,同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紧密关联。《电影传奇》打出了“文化怀旧”的牌子,说起电影,许多老一辈人们就会想起自己,老电影代表了一代人的记忆。例如《龙须沟》反映了解放前后人们的不同命运,是新社会的一首颂歌;《地道战》勾起了人们的记忆等等,《电影传奇》就是要通过这一部部在观众心理激起涟漪的老电影,唤醒人们真切的历史记忆。而此时,它作为电视节目的探索实验,《电影传奇》将人们对电影的怀旧情绪和怀旧心理延伸到电视栏目中来,使得电影观众和电视观众在电视这个媒体平台上共同分享心底那份醇厚的电影记忆。

《电影传奇》满溢着怀旧的情绪和氛围,在文化功能上,它无疑属于“老照片”之列,具有抚慰心灵的作用。这是一种普遍弥漫的时代氛围,对于不同时代出生的人,这种怀旧有着群体独特的潜意识心理背景,也就是说,怀旧是寻求一种群体身份定位和主流社会文化的认同。

(二)口述历史

《电影传奇》中的声音元素,除了原片中的声音外,还穿插着主持人崔永元的串场、解说画外音、情景再现的声音、访谈对象的声音等。这些声音混于“套层结构”中交叉出现,把局内知情人和局外观察者的主客观角度连接起来。但不论是哪一种声音,都是借众人之口共同讲述一段历史,展开对老影片及影片所处的社会背景的叙述,使老电影的意义变得更为丰富[3]。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经典老电影在电视中得到了解构,距离感的消失更能使观众全身心地投入,迅速地产生“似真性幻觉”。

在《电影传奇》中,亲历者的口述体现了最有说服力的记录历史——在那个历史瞬间,因为我存在,我经历,所以我今天讲述。例如《英雄虎胆》采访了于洋、王晓棠等演员,《今天我休息》采访了原型人物户籍民警英模马人俊,《小兵张嘎》中嘎子的原型赵波等。《电影传奇》利用人物访谈引领观众接近主人公。人物访谈紧紧扣住影片,许多被采访的老演员们没有在时间流淌中淡化对片中角色的情感认知,而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如当年的坚守与执着,栏目展示主人公的纯真情感和美好信念,引导观众聚焦在那些历经岁月磨砺过的闪光点之上。这些老艺术家们的职业精神、艺术追求和人格魅力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认同,让观者在欣赏栏目时移情于艺术家所扮演的人物,并跟随剧中人物一同经历悲痛愤慨,体味爱恋欢喜,感受电影人的高尚情怀。这些老电影人作为亲历者,几十年后又重新站在镜头面前,借电视这种最为广泛的传播媒介,用讲述者的身份为观众揭开了中国电影百年光辉历程及经典电影拍摄中的故事。观众在接受这档栏目时,会得到更多的除老电影之外的含义和感受,可以体味到书写的人生和真实的人生两种况味,思考“人生如戏”或“戏如人生”的本质含义。

二、栏目深层价值的探索表达:文化坚守和价值引领的交融

《电影传奇》的出现是央视大手笔的一次电视节目投资,每期节目基本与一集电视剧不差上下的运作成本可以看出,电视人在电视栏目创新道路上的一次大胆探索。中国电视诞生之初就在履行神圣的影像纪录的功能,这种与生俱来的“纪录时代进程” 的创新使命使得电视节目的社会意义尤其重要。而电视节目由于其时代感、创新力与普及性,在现实层面上可以被看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供人们审视并反思当代社会的文化坚守与价值引领。

《电影传奇》的创作灵感,受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后纪录片运动”的影响。“后纪录片运动”的倡导者认为,“纪录片”一词在概念上更多是一种探索和思维的方式,渗透着理性与科学精神,包含了多重假设性和道德参与感。“后纪录片运动”是要把纪录片回归到“纪录”的本意之中,用描述性的照相式的反映和纪录,抛弃评价式的判断纪录。运动的倡导者还认为当下传统的纪录片理论与表现手法限制了纪录片节目形态的发展变化,丰富纪录片的表现样式有助于这一艺术形态的长足发展。于是,随着影视媒介的开放发展,“传统的纪录片和电视节目正在模糊界限、彼此借力来取悦观众,吸引观众的眼球。[4]”《电影传奇》便是当下流行的纪录片电视化发展分支的产物。

《电影传奇》的节目形态融合了娱乐性与文化性,却又富有浓厚的革命历史传统的教育意义。纵观整体节目选题的定位,《英雄梦》、《野火春风斗古城》、《党的儿女》、《战火中的青春》等,多数是极具革命传统的红色经典老片,选择这些老电影并不是简单的“教育”大众,而是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大背景中自然而然的凸显对优秀文化传统、职业坚守精神的传承与彰扬。《电影传奇》尝试用现代思维话语来重新解读红色传统,着力于挖掘这些经典影片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融合力,通过电影人及相关人员对影片创作中逸闻趣事的分享、对时代进程点滴的回顾讲述,吸引人们关注与主动自觉地认同、接纳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进而内化为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与行动法则。大众传媒及其节目生产,负载着传承文明、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兼顾制造娱乐观赏趣味等功能,综合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于一身便是栏目整体价值的终极体现。在大众文化形态下,“电视是意义与快乐的承载体和激励体……电视是一种文化,是使社会结构在一个不断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得以维系的社会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义、大众娱乐和传播就是这一社会结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5]”《电影传奇》正是兼顾了主流文化的思辨性与传媒市场的敏感性,采取节目形态与受众心理有机融合的大众文化策略,作了“一次成功的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可谓“借助于崔永元个人之手的一次话语实践[3]”,有效地传播了社会文化价值理念,引导受众自觉的产生价值认同。

随着电视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观众对栏目的文化内涵要求越来越高,栏目创作人员的文化意识也越来越浓,电视栏目的文化品格开始备受关注[7]。这种趋势表现不仅体现在对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的传播上,还体现在记录文化现象、对文化意义的传播上。《电影传奇》掘取的老电影立足于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大文化视野,从中国五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中,从中国百年电影的实践中,反映出它的方方面面,发掘出价值,展示出它的魅力。想想周璇的《马路天使》、陶玉玲的《柳堡的故事》,想想《天涯歌女》、《九九艳阳天》的经久不衰,那时爱情的朴实与细腻;想想张瑞芳的《李双双》,那时人们的单纯与无邪。《电影传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平台,让人们在流失的岁月中领悟美好与幸福,让人们在浮躁的时代下品味最原初的单纯、最接近内心的真实、最值得称颂的品德,这些经过历史时间的积淀并延续下来的标志主流文化的记忆与精髓。

诚然,《电影传奇》也有欠缺之处。比如,为迁就制造娱乐话题,节目邀请了部分当红名嘴扮演角色,这些无关明星的出演使得情节略显生硬;崔氏经典的调侃风格在有些情况下稀释了主题意涵的文化表达;以及为了向主流意识靠拢而出现突兀的总结式点题等等;另外栏目选材定位多元,时而重在艺术家人生的表现、时而倾向影片剧本的波折、时而主力描写影片音乐,便直接造成了节目形态很难形成固定的模式,在文化坚守与广泛娱乐的结合中难以形成集中的品牌效应和产业链影响。

如今,《电影传奇》已经落幕,电影资料馆和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成了小崔在文化坚守道路上的新重心,虽然前段时间关于小崔“退休”的消息风波四起,但在2014年度央视广告招标沟通会上,我们还是在今年央视节目资源列表中看到了小崔的身影,可以推断这位“医治式”[8]的电视人,未来还会为我国电视文化表达做出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俞虹.追求:以电影的名义——电影传奇创作动因分析[J].电影研究,2004(7).

[2] 朱天,梁英.《电影传奇》:娱乐形态下主流意识表达[J].电影研究,2007(3).

[3] 陈旭光.《电影传奇》随感录[J].电视研究,2004(7).

[4] 姚争.《电影传奇》的节目形态分析[J].中国电视,2006(7).

[5] (美)约翰·费斯克著.电视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 郑保章.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7] (法)布尔迪厄著.许钧译.关于电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地址:https://caijingdemo.com/changshi/82932.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