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技术范文精选8篇

日期: 栏目:常识 浏览:8

网络新技术篇1

关键词:网络新技术 网络经济 电子商务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提高,使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基础设施,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的网络技术,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社交、学习、工作、休闲和娱乐的全新模式,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视会议、居家购物、电子函件等,而且也为经济运行、政府工作、突发事件的应对、灾害的预警、处置与救助提供了快速高效的平台。可以说网络带来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网络新技术的发展

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正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看,网络在注重经济应用的需求的前提下,正向高速化、宽带化方向发展。统一、高效、先进的国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将为开展各类信息业务与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网络运营商需要新的网络演进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并保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提供商需要开放、竞争的网络环境,以引入新的商业模式参与竞争;设备制造商需要能够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包括技术标准、专利等。网络新技术应能为各种经济提供有保证的服务质量,在与网络传输层及接入层分开的服务平台上提供服务与多种应用,最大限度地增加资产回报,创造利润,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的网络技术等。网络新技术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容量潜力,保护经济综合开放的多业务。在世界上已经提供的常用智能新业务下,经济发展也同样受到了触动作用。网络技术是指采取一定的通信协议,将分布在不同地点上的多个独立计算机系统,通过互联通道(即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数据和服务共享的计算机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网络技术是一个新老更替、优胜劣汰的过程,必然被新的、更加先进的技术所取代,以Internet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网络观念和体系结构。IPV6的出现使网络摆脱了地址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三网(电话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融合的黏合剂。宽带移动互联网实现移动网和固定网络的融合,为固网运营商快速进入宽带移动数据市场提供了机会,因此网络新技术是最新的、前沿的、热点的、主流的、使用广泛的网络技术。

网络新技术对经济活动基本功能

迅猛发展的网络新技术造就网络经济时代。何谓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基于现代网络新技术特别是Internet而形成的网络经济活动的集合。网络经济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所带来的一种崭新经济现象,具体表现形式是以经济为主体的各种产品、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目前,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等主体的经济行为,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网络,不仅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经济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直接在信息网络上进行。网络经济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经济,它以知识为核心,以网络信息为依托,采用最直接的方式拉近服务提供者与服务目标的距离。在网络经济形态下,传统经济行为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成为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主要媒介和实现场所。网络经济的实质是利用网络新技术促进经济和教育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又一个注解。网络新技术一方面能推动现有制度的变革,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制度的创新。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网上交易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经济活动成本。这从三个方面实现:第一方面是它可以降低经济的交易成本。网上证券交易成本降低80%。在“北大金融论坛”的讲台上,西南证券公司总裁孙兵说过:“西南证券和北京世纪飞虎信息技术公司携手推出网上证券交易服务。券商在投资专业服务方面具有深厚优势,网络公司在互联网技术开发方面实力雄厚,而银行在全国网点分布极广,把这三方面的优势综合到一起,就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优越的投资服务,同时显著降低成本。”网上银行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使用网上银行。有三类企业可以通过网上银行降低交易成本:1.办公地点距开户银行较远的企业。这些企业由于办公地点与开户银行较远,企业办理结算业务相对来说不方便,使用网上银行对这些企业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从而方便交易,降低成本。企业还可以同时办理网点共享签约业务,方便日常现金存取业务。2.财务经理(总监)需经常出差,或常驻外地、外国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因为工作需要会经常出差或是常驻在外地、外国,他们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资金运作管理与监控往往不能够按时地实现。通常这类企业会授权经办人员办理相关业务,或干脆会被动等待财务经理回来。因此网上银行是最好的财务制度选择。3.结算量较大、对余额的关注较密切、对资金的结算时间要求较高、异地结算较多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财务人员通常会一天跑几次银行,拿回单、问余额、等送结算凭证、赶在关门之前办理电汇。由于他们对银行的交易方式和时间非常熟悉,因此对银行的服务要求也相应较高。这时,网上银行的24小时账户查询、实时资金划付业务对于这类人群来说就非常适当了。通常具有一定规模的该类企业,通过组建网上虚拟结算网络,可以加快资金结算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网上交易与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网上交易的成本比原来减少。第二方面是减少企业的信息成本。网络上的信息具有互动性、公开、免费的特点,企业利用这一特点可以自由地自己的相关信息,并搜集自己所需要信息。这就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企业用于信息和搜集、处理等方面的费用,减少企业在信息处理方面的重复投资。第三方面是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经营成本,减少企业内部的决策环节,节约甚至于省略企业用于采购和推销的费用。

二是网上交易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不仅仅因为网上交易供需双方的信息是充分的,还因为网络技术可把多家供方和需方同时集合在一起,形成集合竞价的局面,从而发现一个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

三是网上交易具有风险规避功能。网络的虚拟性质使其不仅具有现实交易的功能,还具有预约交易的功能,并能把实物交易和合同交易结合起来,把交易和投资结合起来。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正由稳定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转变为临时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销售正在让位于大批量定制。因此,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再集中于谁的科技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谁最先发现最终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务,谁就是成功者。这里并不是说企业可以忽视发展科技,而是要让技术研发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目的。

以网络新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影响

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什么是电子商务呢?这个概念到现在也没有非常统一的说法,电子商务专家杨坚争教授对电子商务的定义为: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因特网)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电子商务”定义中所包含的“现代信息技术”实际上是指使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联系方式;“商务”是指不管是有合同参与还是无合同参与的所有的商务关系带来的所有相关事项。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看成是一种关系,“商务”看成是另一种关系,那么电子商务所包括的丰富内容应当是这两个共同部分所形成的集合,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定义其实广泛涉及Internet、局域网、内部网和信息数据交换在贸易方面的各种用途。这就规定了交易双方和相应的服务部门其商业信用和支付的银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险机构、金融机构、供应商和客户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中的高度整合与兼容,使网上市场成为交易参与者密切关联和利益息息相关的集合体,从而以网络的方式改变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电子商务营销和传统营销市场不同,这种模式可用大量的时间告诉消费者其购买产品的特点与独有的卖点,使消费者能充分认识到产品专业方面的全面内容。网上产品需要用更专业的内容来支持网上的销售,不像传统市场有时越专业不一定能让消费者接受。网上有很多半价超市的网址,这其实和你平时逛商场一样。没有人会强迫你购买商品,有的网址只要你买了一定金额的产品,你同样像平时逛商场一样成为会员。大家都知道,会员的意义是你下次来这家时,会对你有所优惠。而且,好多公司会在你购买了网上选择好的产品并付款后,由公司送货上门。另外,你可以做网站推广。电子商务和直销不同,不会要你去直接推销,你只要把你从普通商场上的消费转到网络购物,就会有购物积分返利,电子商务推广回报的奖金很高的。简单地说,你能发展推广为公司销售产品,公司给你发奖金,你会得到相应的利润,这利润会根据不同公司而不同。

电子商务这种网络营销模式产生的是网络品牌。这种网络品牌已经大大超过了其传统营销市场的影响力,而要想让这些网络品牌发展下去,就要求各大门户网站来适应和认同这个网络品牌经济发展的新生事物。由于网络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传统经销商适应电子商务各种形式的经销行为。而也是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促使中小企业由原来的传统营销转入到了网络营销,中国有30%面临倒闭的中小企业通过网络又开始运转了。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将会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开发出来,使企业的内部机制和管理更为高效、协调和及时。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的高度整合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扩大新的销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发生实质性变化。最后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网络新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未来

网络新技术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创新,从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使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成为企业改革与调整组织结构的新时尚。

当前的网络,不管是通信网、计算机网还是互联网或移动网,都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定要走向下一代。因此,大量采用创新技术,以IP为中心,将多种业务融合在一起,才能继续推进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新技术的未来在于它的新服务是否最终由能更好地服务于顾客而定。由于规模经济的模式,服务成本通常会随着用户基数的增加而减少,因而网络新技术的挑战是关键的,实际上它好像是一把大伞,涵盖了固定网、互联网、移动网、城域网、接入网、用户驻地网、家庭网络等许多内容。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还会继续展示其巨大的变革力量,这也意味着企业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发展网络经济已不单纯是一个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或是商务模式的选择问题,而是适应和顺应国际潮流,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性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新家:《网络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敖志刚:《网络新技术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

3.綦久:《网上证券交易成本降低80%》,人民网。

4.杨坚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新技术篇2

Google认为,ADID网络广告技术可以更有效地跟踪并收集用户的网络活动信息,广告客户和广告网络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更准确地展示个性化广告。目前,除Google之外,微软和苹果也正在开发自己的广告系统。德国消费者组织联合会的顾问麦克拉津凯认为,从保护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这将会是一个可怕的噩梦,麦克拉津凯预言,用不了多久,大家再也无法匿名上网冲浪了。

现有的广告跟踪技术通过称为Cookie的一种小文件实现,在我们浏览网页时,网站或者网页上第三方的内容将可能在我们的电脑上创建Cookie,通过这些Cookie网站和广告网络可以对用户进行跟踪,并根据跟踪的结果展示个性化广告。例如,如果我们在旅游网站上搜索飞往夏威夷的航班,那么很快在我们浏览其他网页时将会看到相关的广告。

对于通过Cookie实现的广告跟踪技术,目前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来保护自己。首先,由于Cookie是存储在我们的电脑上的,因而,我们可以在浏览器会话结束后删除它。广告网络将只能够跟踪我们当前的会话,无法根据以往的历史对我们的网络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跟踪。其次,我们还可以彻底地阻止Cookie跟踪。通过浏览器的设置选项,可以轻松地实现这一目的,而苹果公司的Safari浏览器更是早在2003年就停止了第三方Cookie的支持。

与此不同的是,对于Google的ADID技术我们无法使用类似的方法保护自己,因为数据的收集和存储方式完全不同。根据目前了解的信息,ADID跟踪的数据将保存在Google的服务器而不是用户的电脑上。至于ADID技术如何识别用户,Google尚未公开这一信息。不过,按照现有的技术,通过一个浏览器的特殊指纹,甚至是根据用户的系统数据与网络行为,例如系统安装的字体和用户的打字速度等数据,建立一个用户的数字指纹,这也并不是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德国,施普林格公司的子公司ZANOX就是一家致力于识别用户数字指纹的公司。

行业的新标准

据称只有遵循相关服务条款的广告商和广告网络才有权使用ADID,而且ADID将让用户对自己的隐私以及上网习惯等信息拥有更多的控制权。但是麦克拉津凯认为即使有所谓的控制选项,这些也只是门面功夫。所谓的“控制”顶多只是控制数据扩散的过程,而不是控制是否能够跟踪和收集用户数据。大数据时代,用户的数据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多多益善,更不用说是一直都因为过度收集用户数据而被谴责的Google。而对于ADID提供给广告商的数据将是匿名的传言,德国联邦隐私专员持怀疑态度。隐私专员发言人朱莉安海因里希表示,用户必须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有更多的决定权,对于ADID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例如收集到的数据将被存储在服务器上,但是众所周知存储在Google服务器上的数据是绝对无法摆脱美国情报机构魔掌的,而且令人担心的是,他们感兴趣的并不仅仅是用户喜欢的度假胜地。而麦克拉津凯也再次警告,即使跟踪数据是以匿名的方式保存,但是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完全能够识别并建立起个人的档案。

Google计划利用其市场力量来推动ADID,Google旗下的子公司DoubleClick是全球最大的在线营销机构之一,专门从事广告跟踪和个性化的广告业务,该公司在ADID系统中的获益最大。Google并不准备对有关的计划做任何具体的说明,但是毫无疑问,该计划的实施将终结Cookie的使命。麦克拉津凯认为,既然消费者不能避免被跟踪,那么至少应该知道是谁在监视自己。

互联网上的5min

Firefox附加组件Collusion indicates显示,虽然我们只是上网几分钟,并且只是打开了6个网站,但是我们的活动就已经被90个网站知道了。

“用户必须能够禁止跟踪,否则将无法匿名使用互联网。”

麦克拉津凯 德国消费者组织联合会的顾问,参与了“数

字世界用户权限”项目。

数以百计的Cookie

网络新技术篇3

网络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问题

第一,微视频应用。正当微博、等微媒介广泛普及之际,以电话本(免费网络电话)、腾讯微视和秒视、幻景等为代表的瞬时视频聊天应用,在近年开始大行其道。可以说,微视频应用爆发在即,微视频服务商都在跑马圈地。微视频应用可实现语音视频聊天和短视频快速分享,将形成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和舆论场域,将极大增加网络管理和舆论引导的难度。

第二,私密式社交。近年来,以“友秘”“乌鸦”等匿名社交和“火聊”(不需要互联网就可组建群聊)等弹性社交(随时随地可即兴搭建的社交网络)为代表的私密社交暗流涌动。如果说,微博等开放式社交,像一条明河,哪里有水、水有多汹涌看得清楚;那么,私密式社交就像一条地下暗河,哪里有水、水有多汹涌看不清楚。未来,这种信息传递隐秘、动员功能强大的网络“地下暗河”将会越来越多。

第三,可穿戴设备。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日渐成熟,智能眼镜可拍摄影像、视频通话和上网交流,正引发“第一人称视角”的新闻革命,任何人都可通过智能眼镜直击新闻现场、采访当事人,使网民进一步记者化。智能手表具有语音提醒和语音对话功能,可随时随身接收和信息,将逐渐取代手机和手表,使新闻传播和舆论生成更加迅捷化,成为“手腕媒体”。可穿戴设备提供了短平快提供信息的另一个途径,是用户个人状态数据和场景数据的信息采集工具,带来了第一视角的记录。每一个手持移动终端、身着可穿戴设备的人,都可以是新闻报道者和舆论发酵者。

第四,虚拟现实。通过VR(虚拟现实)头盔生成全息图像,产生如梦似幻的感觉。利用虚拟现实进行新闻报道,可提供给“游戏化”沉浸式场景体验。未来几年,微软全息眼镜等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技术将成为主流技术,媒体化应用逐渐落地,将重构新闻与读者的关系,让人们“进入”新闻,成为新闻的当事者。

第五,大数据挖掘。当前,人类已进入一个大数据时代。以智能化推荐、媒体“机器人”为代表的大数据挖掘应用,正改变新闻的产生方式,甚至有取代记者和编辑之势。一些网络服务商完全根据对用户浏览喜好的大数据分析来推荐信息,甚至使用媒体“机器人”自动采写新闻稿件,不需要记者和编辑。这种方式缺少必要的人工审查,使得越来越多的虚假信息和敏感信息混杂在信息流中。

第六,智能应用。谷歌智能系统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表明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现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定制化智能化信息推荐服务,是在批量生产新闻的前提下,针对个体的习惯与偏好进行信息与个人的匹配。同时,智能机器人新闻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无论是美联社还是新华社都在尝试智能机器人新闻,从数据分析到机器新闻将自动生成,机器新闻将年产新闻10亿篇。未来的媒体,数据处理能力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将带来“人+机+数”于一体的新闻报道体系。

面临风险:以微博问政为例

我国微博问政联系着两头,一头是党和政府,一头是人民群众。对于党和政府来说,要拜人民为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更好地公开信息、倾听民意、体察民情和汇聚民智;对于人民群众来说,要向有关方面问政策、问政事甚至问责任,更便利地了解信息、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和舆论监督。面对微博问政的大趋势和新力量,这两头不论是哪一头出现问题,都可能适得其反,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难以估量的风险。

微博问政作为新生事物,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在日常管理方面还比较滞后。一方面,针对微博问政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对于如何信息、哪些内容、如何答复网民、引导舆论等都缺乏制度性规范。有的政务微博账户由多人轮流维护,造成信息混乱、观点矛盾。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也开通微博账户,自行新闻信息。另一方面,微博具有信源匿名、传播便捷、实时播报等特点,加上目前缺少严格内容审核,微博上的信息泥沙俱下,既有大量虚假信息,也有政治类有害信息。个别微博网站在新闻标题、内容上故意歪曲真相。

微博问政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效应,对公共事务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日益深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微博问政,但是各种乱象也随之而来,传播有害信息、渲染煽动负面新闻、放大负面情绪、非法社会动员、从事颠覆渗透活动等问题也不时显得十分突出。这些都给我们掌握微博舆论话语权主导权、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带来新的风险。

社会热点炒作的变化,带来负面舆论逐渐增多的风险。微博越来越成为传播热点新闻、炒作热点事件的平台,成为负面新闻的通讯社。从炒作内容看,微博炒作与政务政事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发公共事件现象日渐增多。

意见领袖作用的变化,带来网络舆论引导失效的风险。微博拥有强大的人际交往功能,更容易催生意见领袖。从人数影响看,重量级意见领袖越来越多,拥有庞大的关注者和广泛的影响力。有的意见领袖故意制造讽刺性段子或深度评论,通过发表过激或诱导性言论,激化网民情绪,成为负面热点的推手。微博意见领袖批判社会现实、引发舆论震荡、引领社会行动,使舆论引导的效力大打折扣。

尽快形成网络空间法治化新生态

为贯彻中央有关精神,需要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最有力的举措推动依法治网,形成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的常态。当前,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党的领导与依法治网的关系。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最根本保证,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管媒体和依法治网相统一,既要求健全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来保障和落实党管媒体原则,为党管媒体提供有力支撑,也要求依据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推动党管媒体的法治化,做到依法管理媒体。

第二,以德治网与依法治网的关系。网络空间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隐匿性特征,甚至有句名言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易使人无所顾忌,为所欲为。二是自媒体特征,网民作为信息源和传播者的角色突出,每个网民都是一个媒体。自媒体和隐匿性,导致违法成本低,执法难度大,这不仅需要法治的他律,更加需要德治的自律。

第三,行业发展与依法治网的关系。互联网行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依法治网是确保互联网可持续发展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ESP(车身稳定系统)。互联网发展步伐越快,依法治网就越要形影相随,做到先行一步、左右护驾,才能确保可管可控。

网络新技术篇4

[关键词]网络技术 教学系统 教学结构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SGH10157)。

网络新技术是指当前使用广泛、最有发展前景的20余种网络技术,其内容包括:新一代因特网、IPv6、宽带移动因特网、宽带接入新技术、10吉比特以太网、宽带智能网、网格计算、网络存储、无线自组织网络、无线Mesh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家庭网络、智能、移动、全光网络、智能光网络、自动交换光网络、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和软交换等。网络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学系统的影响比起传统的网络技术来说,其来势之凶猛、影响之深刻是前所未有的。倘若我们不深入研究,不积极应对,我们就会在新技术面前束手无策,从而带来的后果将是错失良机,甚至影响下一代的教育。文章在此仅就网络新技术对教学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这三个要素构成的,而当今环境下教学系统还要增加一个要素——教学媒体。网络新技术是教学媒体的主要支撑者,教师通过教学媒体传授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教学媒体接受信息。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下面我们主要分析基于网络新技术对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影响。

网络新技术给教师带来了一场职业上的革命

1.教师授课不再只凭嘴

自古以来, 教师授课凭的就是一张嘴。语言表达清晰、生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许多教育学著作中都把语言修养作为教师必备的素质。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但是, 由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我们面对的世界越来越复杂, 而且许多现象用人的眼睛是看不见的。教师的口才再优秀, 也很难把一些问题讲清楚。

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推广, 录音机、电视机、幻灯机等陆续走进课堂, 教师借助于这些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 使教学效果和效率大大提高。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新技术的到来, 又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教学手段。一位教师不论身在何处, 基于各种媒体的信息都能通过网络迅速传送到他手边的计算机上。教师把这些信息适时地传递给学生, 再加上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 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 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可见, 在网络时代, 教师讲课仅凭嘴巴是不够的, 还必须善于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 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学习材料。

2.教师从“单干户”到“互助组”

相对独立性是传统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过去, 教师大都集编写教材、准备教案、课堂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多项工作于一身, 教学辅助人员相对较少。教学质量的优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的高低。可是, 到了网络时代, 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授课, 学生有成千上万, 而且分散在各地, 显然他不可能一一辅导每个学生或为每一个学生批改作业, 这些工作就需要有专门的教师来完成。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设备、软件等也会越来越多, 越来越复杂, 有些设备的使用、维护和软件的编制还要求有专门的知识和技术, 必须有专业人员来做这些工作。由此可以预见, 将来的教师不再是“单干户”,而是由多名教师组成的“互助组”,他们各司其职,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由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确定教学内容, 提出教学方案; 由感情丰富、善于表达的教师担负授课任务; 由知识渊博、善解人意的教师负责辅导答疑; 由精通计算机软件的教师专门负责教学课件的编制。未来教师的工作就好像现在的电视节目制作, 虽然只有一个主持人出场, 但是却有许多人在幕后担负着编写脚本、导演、摄像、编辑、录音、灯光等工作。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正是整个节目组的功劳。

现在, 我们已经把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引入到学校, 对于打破“大锅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是有益的。但是,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运用, 我们更需要大力提倡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3.教师由知识传播者变为学习指导者

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提倡的。《学记》中说: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认为: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教给学生能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然而, 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 这些主张却很难真正实现。那时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比较少, 教师是他们主要的“知识源”,使得他们往往跟在教师后面被动地学习。

在网络新技术中云计算的使用, 其信息传递的速度十分快捷,信息量也十分惊人,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 这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 在大量的信息面前, 学生可能常常会束手无策, 或被错误信息引入歧途, 因此, 也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所以, 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将不再是直接传授知识, 而是要转向能够运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 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并组织、引导、帮助、督促学生在其中学习。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 教师将变为学生的顾问、引路人、共同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的伙伴。

4.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学校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是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所以中小学聘请校外辅导员, 高等学校聘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今后,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使用,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将更加密切。依托计算机网络强大的远程教育功能, 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这样, 教师队伍的结构将发生变化, 专任教师的比例会大大减少, 兼职教师的比例将有所增加。未来的学校不仅要面向社会办学, 而且还要依靠社会力量办学, 这是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可见,网络新技术给教师带来了一场职场上的革命,教师将不再是局限于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教师的岗位将变得更加专业化,教师的职能将更趋向全方位,“网络即学校”、“网络即教师”。 教师的身份也日趋多元化,既有真实世界中原来面对面的教师,也有出现在网络中的虚拟教师。因此,基于网络新技术的教学系统必将使教师的职业和职能产生重要转型,社会对教师的专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在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能和教学设计技能等。因此,基于网络新技术的教学系统必将使教师的职业和职能产生重要转型,社会对教师的专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网络新技术对学生来说是一场学习的革命

1.学生由“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

教育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使学生继承前人的知识。在这种传统模式的影响下,知识被人为地“凝固”了:一方面知识缺少“前瞻性”和“发展性”,另一方面知识被封闭在学生个体和少数人的头脑中。进入网络时代,知识将被看作是一种信息,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要促进信息的共享与增值。每个学习者都处在一个信息网络之中,知识的传播、交流、共享和增值,在信息网络中不但实现起来轻而易举,同时也增加了学习乐趣和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 “维持性学习”,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 凡是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大都遭到排斥。而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则要求建立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学习”的教学模式。21 世纪的文盲不再仅仅是缺乏知识的人, 而首先是没有掌握获取知识能力的人。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料室, 掌握外语, 还要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 去主动获取知识, 创造性地学习。

2.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得到充分展示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大都是以班级授课为主, 这种组织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班级授课制已经可以和个别教学、小组教学、自学等形式灵活地结合起来, 各种形式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也可以尽其所能, 确定自己最佳的学习进度,其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得到充分展示。课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一间教室内, 甚至不局限在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内, 班级的规模也将大大扩展, 甚至可以达到数十万人。这样, 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使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网络新技术对教学内容提出新的挑战

1.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教学信息不仅仅包括学校内部信息(学校传统的文献信息和现代教学信息,学校产生的并可供利用的各类科研成果信息、档案、文献信息及生活型信息),同时还包括从公共网络上下载的网络资源。网络整合了超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多种媒体表达信息,它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它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所表达的对象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互相转化,使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能全部呈现于学生面前,从太空到海底、从远古到现在、从自然到社会、从异国到本土,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呈现出来,让学生如亲眼目睹一般,体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使用网络传递教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链接浏览,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教育机构的联网,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共享是任何文字教材不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诸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传统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滞后,一本教材往往要教好几年、十几年,甚至一些教材一出版就发现其知识内容已陈旧过时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网络则能提供丰富的、反映当今科技进步的最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网上还可以获得同一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在网上获得某个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网络教育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能站在学科前沿,呼吸到学科知识的新鲜空气。因此,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将促使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将被学生抛弃,一本教材使用十几年的现象将不再存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我们的教材设计者,必须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知识吸收到教材中去,开发出更适合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的高质量的立体化教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社正积极推动“立体化精品教材”的建设工程,该工程强调不仅在学术上、内容上和呈现方式上具有先进性,更强调的是在现有优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纸质教材、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网络课程的有机配套,并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一个能够为师生提供多种教学服务、使学生更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立体化教学包投入使用,登录学习的用户已达数万人,网上师生之间的交互十分踊跃。

3.教学内容的交互性

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是指在互联网上的各个计算机终端可以即时实施提问与应答。交互的方式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另外还可以通过课件进行人机交互。通过网络中的人机交互,学生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并茂的教育信息;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它还展示着一种学生所能感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极大地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目前的多数远程教学,师生异地分离。学生的学习以电视、录像、文字教材为主要媒体,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单向的,学生无法与教师直接沟通;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得不到教师即时的指导。而网络媒体则不同,它可以双向传输教学信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学生坐在家里就可以与远方的教师、学生讨论学习。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开放性就校内而言,以校园网为依托,连接所有可能产生信息并能利用信息的单位和部门,形成校内信息资源网,使之成为校内所有师生的信息活动空间;对外则通过教育和科研信息网与互联网以及全国高校文献信息网络系统相连,与外界进行交流,并使师生能方便地利用网上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促使学校的科研和教学进入更高档次。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时空的开放性。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彻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学习时间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从网上下载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这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教室按同一进度进行同一内容学习要灵活得多。在学习空间上,只要有电脑、网络所到的地方都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无论在学校、宿舍、家庭里都可以上网学习。另一方面是学习对象的开放性。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网络对每个人上网的学习都是公平、平等的,无论职位高低、贫富贵贱、年龄大小、种族不同,均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网络新技术对教学媒体提出新的挑战

1.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标本、模型、黑板、图表等;另一类是现代教学媒体,又叫电子媒体,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网络等。由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活动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时,要注意以下原则:一是最小代价原则。即一方面媒体在内容上要能满足教与学的需要,要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设计和制作媒体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及精力要少和小,获得和使用都较为方便。二是共同经验原则。即设计和选择的教学媒体所传输的知识经验,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必须有若干共同的地方,以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三是多重刺激原则,即从不同角度、侧面去表现事物的本质特性,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多次重复表现同一内容。四是抽象层次原则。即教学媒体所提供信息的具体和抽象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分为不同等级、层次。

2.教学媒体对教学环境的要求

由于网络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与教学媒体密切相关的教学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校已经不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世外桃源”,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网络接触到社会上许多东西,这无论是对人际关系还是校风、班风,还是对课堂气氛都会产生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教学环境能有效地提高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效率,对网络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起到积极的推波助澜作用。具体要求教学环境应具有如下的作用:首先是激励作用,即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陶冶作用,即教学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使其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三是益智作用,即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效率。四是健体作用,即教学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五是育美作用,即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上面,我们就网络新技术对教学系统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要知道,在计算机领域里,新技术发展的速度往往会突破最大胆的设想和预测,在这个领域里人们常说,我们唯一能够正确预测的是:我们的预测一定能够被实际的发展所突破。所以,面对网络新技术铺天盖地的到来,研究网络新技术对教学系统的影响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相信会对当前乃至今后的教育改革、教育决策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司存瑞.试论网络时代的教育和教师[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5,第16 卷第2 期:5-7.

[2]李士杰.多媒体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与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0,28:4-6.

[3]郭玲,江斌.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88-189.

网络新技术篇5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这是因为众多重要的信息存储在网络上,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出去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网络信息之所以会泄露出去,一方面有许多入侵者千方百计想得到一些关心的数据或者信息;另一方面网络自身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分析了简便而实用的计算机网络新技术,预防因病毒侵袭而造成的信息丢失。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新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在给人们带来种种物质和文化享受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计算机网络在国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各部门办公效率得到很大程度提高。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已经成为许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尤其是现代互联网经济腾飞,网络安全对国民经济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更加容易引起互联网安全事件[1]。诸如网络的数据窃贼、黑客的侵袭、病毒者,甚至系统内部的泄密者;部门计算机信息存在不安全因素,对计算机网络产生很大威胁[2]。尽管目前我们正在广泛地使用各种复杂的软件技术,如防火墙、服务器、侵袭探测器、通道控制机制等,但是,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黑客活动越来越猖狂,他们无孔不入,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与此同时,更让人不安的是,互联网上黑客网站还在不断增加,学习黑客技术、获得黑客攻击工具变得轻而易举。这样,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互联网越发显得不安全[3]。此外,还有一些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比如禁止软驱、光驱和USB盘的使用,禁止安装其它软件,在服务器上安装杀毒软件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其网络也应当算是比较安全了,但是,所有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毒的侵袭。因此,一种物理隔离新技术诞生了,并将其应用在计算机中,以达到彻底预防病毒侵袭的目的,确保网络运行正常[4]。如今,软件开发人员为了便于维护网络安全而不断地探索新技术。

1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面临的技术挑战

当前,我国计算机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对安全技术的需求非常迫切,面向当前迫切需求实施国家计算机安全科技专项行动,大幅度提升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能力。围绕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拓展新业务新应用的同时,我们应当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隐患。近年来,大量未经安全评测的新业务、新应用纷纷投向市场,涉及网络游戏、即时聊天、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等各个领域,所有的应用都没有考虑过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电信网在IP化、职能化发展中的资源承载压力进一步加大,黑客攻击不断泛滥,网络安全管理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也使国家网络安全基础设施能力建设、规模发展持续维持高压状态。随着网络融合和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引发了产业链的深度合作,促进了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往深层次发展。IP网固有的安全风险向其他网络延伸。移动在线游戏、WEB2.0技术再创新使IP网固有的安全问题移动到移动互联网上,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将更加复杂,以TCIP为主的工业技术已经拓展到核心技术和工业网络。网络安全问题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扩散到了水电、石油、交通、水利等重点行业。然而,随着云计算成为全球信息技术领域最大热点的同时,计算模式将会掀起一场巨变,云计算的计算应用高度集中导致安全问题相对集中放大,对自然灾害、空军袭击等大规模信息造成危害。云计算等商业模式的推出和应用,也使得IT巨头在获取信息资料方面变得更加容易和完整,进而技术上形成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使得发达国家实现网络威慑战略的优势[5]。

2计算机网络安全新技术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新技术不断涌现,并且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越来越简便、成本越来越低,从而彻底阻止外部病毒传入内部网络,特别适用于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涉密单位或个人,如将新技术开发成产品,会有较高的实用及推广价值。从现有的系统整体安全需求来看,安全技术的融合能够为用户提供较为完善的安全解决方案,这一点已经从理论走向成功的应用。

2.1计算机加密技术

计算机加密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密码设置以及改制是非常简单而且易懂的,作为Administrator,可以行使的权利是超级多的,切换User可以使你在计算机中的多重利用,节省资源又便利。目前,该技术逐渐发展出了对称以及非对称加密技术,如:数字签名技术、信息隐藏技术、用户加密技术。除此之外,还在发展更加有效地加密技术[6]。

2.2GAP信息安全技术

在外国内,GAP信息安全技术对专用硬件进行利用,让它的2个网络,在没有连通的时候,保证资源共享的实现,还让数据安全传输得到实现。原因在于GAP的硬件设计较为特殊,能保证内部用户网络的安全程度得到极其增加,不仅以色列以及美国的金融、军政与航天的要害部门对其进行了采用,另外有些电子政务网络也进行积极的采用[7]。

2.3信息化身份认证技术

顺应时代需求,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发展,建立一个稳定安全的信息网络平台,保证信息和资金的实时畅通,实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身份证准入技术就是计算机使用者凭借拥有的、第三方没有的特殊的证件才可以打开或使用计算机。它分为基于密码的身份认证和基于物理安全性的准入认证。密码的身份认证就是凭拥有的账户和密码进行认证,每个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口令和账号。基于物理安全性的身份证准入技术一般包括指纹认证、声音认证或脸谱认证,最近还流行虹膜认证[8]。

2.4多层病毒防御体系

为增强安全意识,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改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现状,促进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受到多种病毒威胁,学者们研发出多层的病毒防御体系。即在每台计算机,每台服务器以及网管上均安装与之相对应的防病毒软件。由于病毒在网络中传播、存储和感染的方式多种多样途径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构建网络防病毒系统的过程中,应综合考察防病毒产品的全方位性,实行集中控制、层层设防、以防为主、防杀结合的策略[9]。

2.5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也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种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限制访问主体,在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如果使用访问控制技术则会有效且合理地控制访问客体,这样则会降低网络安全隐患[10]。访问控制技术设计到的3个基本概念及主体、客体和访问授权。主体:可以对其他实体施加动作的主动实体,有时也可称为用户或者访问者,包括用户本身、用户组、终端、卡机,甚至应用服务程序等。客体:接受其他实体访问的被动实体,它可以是信息、文件、记录,也可以是一个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点等。访问授权:主体对客体访问的允许权,访问授权对每一对的主题和客体是给定的。该技术是通过设置访问权限来限制访问主体对访问客体的访问,阻止未经允许的用户有意或无意地获取数据的技术。这项技术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访问控制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多种手段。

2.6反病毒技术

为让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取得长足良好的进步,学者们采取反病毒技术对病毒代码进行特征扫描识别和分析、提取对应的特征值,然后利用这些特征值对计算机存储空间的数据进行扫描分析对比,从而确定病毒的位置,辨别病毒种类,进而对感染病毒程序进行查询和恢复,实现病毒清除的技术。反病毒技术根据其措施可划分为静态反病毒技术和实时的反病毒技术两大类。其中静态反病毒技术因其无法对计算机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不能及时判断系统是否已经被病毒感染,正逐步失去它的价值,而逐渐被计算机用户所抛弃。相反地,实时的反病毒技术因其比其他应用程序的优先级更高的,更接近系统底层资源,可以更全面彻底地控制系统资源,在病毒入侵时能实时告警,正日益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1]。

2.7入侵检测技术

新时期下为确保计算机网络不受黑客入侵,保证信息安全,入侵检测技术横空出世,其综合运用统计技术、规则方法、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和方法,其主要作用体现在能够对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控[12]。该技术是继“防火墙”之后,近10年来新一代网络安全保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它弥补了防火墙的不足。它是通过对网络或者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检测其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是否受到攻击,能够有效地发现入侵行为合法用户滥用特权的行为,是一种集检测、记录、报警、响应技术,能主动保护自己免受攻击的动态网络安全策略,也是P2DR的核心部分。专业的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网络安全防护工具,提供了对内部、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防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相应入侵。目前入侵检测系统常用的入侵检测方法包括:特征检测、异常检测、状态检测、协议分析等。但是,该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误报;再比如,当受到精巧及有组织的攻击时,要找出这样复杂的攻击是有难度的。从总体上来讲,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分布式入侵检测与CIDF、应用层入侵检测、智能层入侵检测、与网络安全其他相结合的入侵检测、建立入侵检测系统评价体系。由于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弊端,已经不能满足网络的发展需求,今后的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智能化入侵检测、大规模分布式入侵检测、应用层入侵检测、分布式入侵检测与通用入侵检测等[13]。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面广,对技术的要求较高,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对于人们而言显得至关重要,值得关注。如何让规范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也成为用户的集体要求,认为攻击、计算机自身漏洞以及使用者不规则操作都会造成计算机安全问题[14]。为了对这些安全方面的问题合理的进行解决,我们不需强化对于计算机安全方面的防护,提高网络的安全,保障网络能够得到安全有效地运行,更好的对社会进行服务[15]。面对着各种层出不穷的攻击,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需要多种防护措施共同开发和研究,才能有效的使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得到有效的防护,让网络信息的安全遭受到的威胁性降低[16-18]。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将会面临新的安全问题,因而需要创新更全面和更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因此,现阶段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新技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其安全问题会越来越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特别是那些安全需求比较突出的领域,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金融等敏感部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安全对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进步和攻防技术的提高,安全对策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本文初步描述了有关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和计算机网络安全新技术,努力为提升网络的安全贡献力量,发展能够在现代化的应用环境下,更加合理高效的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进而更大可能发挥网络信息时代的特点,真正进入人们生活的每个细节,为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做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绍勇,蒋元,许眉扬.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19.

[2]郑平.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3):31-32.

[3]林法.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104-106.

[4]李洪资,刘大可.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新技术的应用探讨[J].光盘技术,2007,(6):25-26.

[5]王伟.基于应用视角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36):10270-10271.

[6]李静.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新技术探索[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5):191.

[7]冯海祥.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及网络安全技术新策略的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5):220.

[8]吴开诚.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264.

[9]倪东.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0):221.

[10]赵飞,胡三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构建与安全维护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3):219.

[11]张恒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159.

[12]徐大治,刘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6):227.

[13]彭沙沙,张红梅,卞东亮.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4):109-116.

[14]曾金华.探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中的关键技术[J].商界论坛,2014,263.

[15]王翔.计算机维护过程中网络安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2):227.

[16]陶平.网络安全监控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82-85,128.

[17]李方伟,郑波,朱江,等.一种基于AC-RBF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6(5):576.

[18]陶超.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3):223.158

网络新技术篇6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顾坚指出,当前,社会对信息网络的依赖与日俱增,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础,已全面影响到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未来战争,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战略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委会主任方滨兴表示,“十二五”期间,信息安全业界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信息系统安全、信息(数据)自身安全、信息利用安全及信息技术尤其是新信息网络技术的安全。通过对这四方面问题的研究,要达到以下目标:完善面向可用性的信息安全对抗体系和面向可信性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升面向可控性的网络信息管控水平,构建面向网络新技术的安全应用支撑体系。

就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问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崔书昆认为,在我国,加强工业控制系统的保护势在必行。一是要把工业控制系统纳入到信息网络安全保障的管理范围及防护体系中;二是要加快制定工业控制系统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的建设步伐;三是要加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四是要提高业内人士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意识。

就电子取证问题,公安部三所首席科学家金波阐述了电子证据的标准化体系,包括电子证据及其处理的技术标准、电子证据处理的设备标准、方法标准、实验室管理标准。

网络新技术篇7

传统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高度发展的网络新技术环境下的新课程教学,所以,教师必须尝试网络新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而信息技术课程因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其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网络新技术进行教学,探索网络教学资源对教学的影响。

一、正确把握网络教学资源的环境适应性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有它自身的特点,即数字化的、在网络或局域网环境中使用的,因此网络环境是应用网络教学资源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如甘肃省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因特网帮我们“天涯变咫尺”》一单元的主题1《利用电子邮箱收发邮件》教学设计,教师在情景引入的设计中,事先准备了一份邮件——“致同学们”,准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过程中,因网络传输速度的限制,教师事先为学生设置好的邮箱始终无法连接打开,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从以上教学事例可以看出,再好的教学资源如果缺少硬件环境的支撑,都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教师都应该放弃不用。

二、关注网络教学资源的学生适应性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应是教师设计网络教学时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对学生来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如甘肃省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制作漂亮的文稿和电子报刊》一单元的主题1《报刊的设计与规划》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制作一份电子报刊,教师可把平时教育简报的电子版作为范例,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的时候,很惊叹,但在制作过程中惊讶地发现:他们的作品简单乏味,只是文字和图片的简单堆积,毫无美感!显然,刚才的范例对他们没有产生影响,范例中的设计元素或设计灵感达不到启发他们的作用。仔细研究一下这些范例,找到了原因:教师提供的范例都是非常专业的,一般是用专业软件设计编辑的,而学生用的计算机上根本没有相关软件。认识到这一点后,重新选择了近几届学生的获奖作品,边带领学生欣赏,引导他们分析每个作品的闪光点和不足,边讨论创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些效果的。学生的热情很高,惊叹之余,能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更能借鉴他人的设计元素,积极主动地学习优点,自觉地回避缺点。这个事例说明,教育既不能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原地踏步,让学生倦怠,也不能远远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畏缩,教学资源的选择应遵循这一教育原理,在教学中发挥脚手架的作用,使学生可能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发展”,这样的网络教学资源才是有效的。

三、注意网络教学资源呈现形式的合理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存在于局域网环境中,资源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文件的形式,可以是网页的形式,也可以是学件……每一种组织形式都有其特点,具体到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教学资源以何种形式呈现给学生才是合理的,我们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1)这种组织形式能够在局域网环境中运行吗?教师机及学生机的软硬件支持吗?笔者发现有些精心准备的课件,因缺少软硬件的支持,在教学中不能使用,让课堂变得慌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这种组织形式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畅通无阻吗?会不会浪费课堂时间?(3)学生需要使用这些教学资源吗?如果使用,会遇到困难吗?这种组织形式方便他们的使用吗?

四、注意教学资源呈现范围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呈现范围是什么呢?如给学生提供几篇参考文章、提供多少制作作品的素材、提供多少可供选择的主题、给予哪些在线指导……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往往对课堂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信息技术课堂经常让学生制作作品,教师需要为学生制作作品提供素材,如果素材太少,学生会因为选择太少,使作品失去个性;范围大了学生又容易疲于选择,课堂就45分钟,选择的时间长了,就耽误作品的制作。因此,每个主题的教学,教师在准备网络资源时,都要根据具体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确定有效的呈现范围,确保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

网络新技术篇8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 G25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新技术面临这可扩展性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索出一套改变其运行模式的方法。

二、无线传感器概述

无线传感器的组成模块封装在一个外壳内,在工作时它将由电池或振动发电机提供电源,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由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的微型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网络。它可以采集设备的数字信号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的无线网关,直接送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如果需要,无线传感器也可以实时传输采集的整个时间历程信号。监控中心也可以通过网关把控制、参数设置等信息无线传输给节点。数据调理采集处理模块把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调理电路后,送到模数转换器,转变为数字信号,送到主处理器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计算出传感器的有效值,位移值等。

三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与传统的无线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除了具有无线网络的移动性、断接性等共同特征以外,还具有很多其他鲜明的特点

1电源容量有限

由于节点的电源模块体积的限制,且节点很难采用手工更换的方式替换电池,因此传感器节点的电源能量极其有限。网络节点由电池供电,电池的容量一般不是很大。

2通信计算能力有限

一方面,受天线和功率的限制、复杂自然环境和节点密度的影响,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覆盖范围只有几十~几百米,并且和传统无线网络不同,传感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大部分是经过节点处理过的数据,因此流量较小。根据目前观察到的现象特性来看,传感数据所需的带宽将会很低(1100 kb/s)。如果希望与其射频覆盖范围之外的节点进行通信,则需要通过中间节点进行路由。

3节点数量众多,分布密集

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密集、数量巨大,可能达到几百、几千万,甚至更多;此外,传感器网络可以分布在很广泛的地理区域。节点的大量密集分布可以通过不同的空间视角获得更大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分布式处理大量采集信息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网络的布设和展开无需依赖于任何预设的网络设施,节点通过分层协议和分布式算法协调各自的行为,节点开机后就可以快速、自动地组成一个独立的网络。

四、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的基本原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数量大,而且从应用的目的考虑,需要尽可能降低节点的成本,同步不可能采用为每个节点都配备昂贵的GPS接收设备的方法,必须通过交换时间消息的方法来达到全网的时间同步,消息交换必然会引起时间上的延迟,因此我们必须搞清楚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消息传递过程中影响时间同步的时间延迟;二.传感器节点时钟的基本原理

1影响时间同步关键因素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为完成节点间的时间同步,消息包的传输是必须的。

为更好地分析包传输中的误差,可将消息包收发的时延分为以下六部分,如图

3-1所示:

(一)发送时间(Send Time ):发送节点构造一条消息和发送请求到MAC层所需时间,包括内核协议处理、上下文切换时间、中断处理时间和缓冲后时间等,它取决于系统调用开销和处理器当前负载,可能高达几百毫秒。

(二)访问时间(Access Time ):消息等待传输信道空闲所需时间,即从等待信道空闲到消息发送开始时的延迟,它是消息传递中最不确定的部分,与低层MAC

协议和网络当前负载状况密切相关。

(三)传输时间(Transmission Time ):发送节点在无线链路的物理层按位(bit)发射消息所需时间,该时间比较确定,取决于消息包的大小和无线发射速率。

(四)传播时间(Propagation Time ):消息在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的传输介质

中的传播时间,该时间仅取决于节点间的距离,与其他时延相比这个时延是可以

忽略的。

(五)接收时间(Reception Time ):接收节点按位(( bit )接收消息并传递给

MAC层的时间,这个过程和(3)相对应。

(六)接收处理时间(Receive Time ):接收节点重新组装消息并传递给上层

应用所需的时间,包括系统调用、上下文切换等时间,与(1)类似。

2传感器节点时钟的基本原理

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本地时钟依靠对自身晶振中断计数实现,晶振的频率误差和初始计时时刻不同,使得节点之间的本地时钟不同步。如果能估算出本地时钟与物理时钟的关系或者本地时钟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构造对应的逻辑时钟以达成同步。节点时钟通常用晶体振荡器脉冲来度量的,所以任一节点i在物理时刻t的本地时钟读数可表示为:

五、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新技术

1 传统时间同步协议

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问同步协议可分为发送眷者、接收者同步和接收者、接收者同步两类。图1a为发送眷接收者同步协议。发送者在报文中嵌入发送时刻而接收者记录下报文接收到时刻,利用这些时刻信息可估算出收发双方的时问偏移,通过对时问偏移的补偿,达到收发双方的时问同步。可以看出,发送者一接收者同步协议的关键路径为从发送者应用程序层到接收者应用程序层。T PSN ( timeprotocol for sensor netw orks)协是典型的发送眷接收者同步协议,它通过MAC层时问戳技术,及双向报文交换方法来抑制和减小传输延迟及延迟不确定性的影响。图1(b)描述了接收者一接收者同步协议。与发送台二接收者同步协议不同,接收者-接收者同步协议的目的不是为了同步收发双方,而是去同步多个接收者。可以看出,相对于发送者接收者同步协议,其关键路径缩短为从发送方物理层到接收方应用程序层。通过对同一个报文接收时刻的比较,接收者可以估算出它们之问的时问偏移。

2 萤火虫同步技术

与传统时问同步协议相比,萤火虫同步技术具有以下独特的优点:1)同步可直接在物理层而不需要以报文的方式实现.直接用硬件实现,使得同步精度不会受到MAC延迟、协议处理与软件实现等方面的影响,并且也不会加重处理器的负担.2)由于对任何同步信号的处理方式均相同,与同步信号的来源无关,因此其可扩展性以及适应网络动态变化的能力很强.3)同步机制非常简单,不需要存储任何时问信息.目前的萤火虫同步算法的一个限制是要求每个节点具有相似性,但这种机制在非相似节点所组成的网络下能否起到同步的作用,目前还不清楚,萤火虫同步的理论研究还远未结束.

3协作同步技术

目前的假设条件为传播延迟固定并且节点密度非常高,节点的时问模型为速率恒定模型.虽然假设条件与实际还有一定差距,但这是解决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问同步问题的一个有益思路.

由于传输功率的限制,时问基准节点的报文不可能直接达到远方接收者,但若多个节点形成分布式传输阵列,报文就可能会被远端接收机接收到.同理,虽然时问基准节点由于发送功率的限制不能把基准时问信息直接发送给远方接收节点,但若通过其他节点的协作,使得基准时问信息能够直接到达远方接收节点则可实现远方接收节点和时问基准节点之问的精确同步.这就是协作同步的思想.

六、结束语

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协议存在很多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技术和其他经典的同步技术相结合,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分析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徐朝农,赵磊,徐勇军,李晓维.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协议的改进策略[J]. 计算机学报. 2007(04)

[2] 任丰原,黄海宁,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J]. 软件学报. 2003(07)

[3] 张树东,曹元大,孙利民.高密度节点部署条件下WSN时间同步优化方法[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9(04)

本文地址:https://caijingdemo.com/changshi/81767.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