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上的梵蒂冈教皇和主教

日期: 栏目:常识 浏览:15

梵蒂冈教皇国位于意大利中部,史称“丕平献土”时(公元756年)始建,是以教皇为首的神权政治国家,首都罗马。1798年2月拿破仑占领罗马,取消教皇世俗权力,成立罗马共和国(1798~1799年),1809年被拿破仑并入法国。1815年维也纳神圣同盟会决定恢复教皇国,确定疆土400平方公里。1870年后意大利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统一的国家,教皇退居罗马梵蒂冈城,不久承认教皇国已灭亡。1929年,意大利王国政府与教皇签订《拉特兰条约》,王国承认梵蒂冈属教皇,教皇承认教皇国已不复存在,另建梵蒂冈城国。

1.梵蒂冈教皇国于1675年发行的克雷芒十世1斯可杜银币(图1)。直径4.25厘米,重31.50克。正面为教皇克雷芒十世的侧身胸像,背面为供奉的“十”字架和发行时间“MDCLXXV”即1675年。

克雷芒十世(1590~1676年),教皇国教皇(1670~1676年在位)。意大利人,原名阿尔蒂里。他即任时虽然已年迈,犹力挫法兰西的气焰。主要由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的阻挠,他与前代几位教皇一样,未能联合全欧洲以对付威胁地中海的土耳其。路易声称有权向空缺主教区征税,克雷芒驳斥这种主张。他整顿教廷财政,以巨款援助波兰抗击土耳其入侵。

2.梵蒂冈教皇国于1684年发行的英诺森十一世1斯可杜银币(图2)。直径4.25厘米,重31.50克。正面为教皇英诺森十一世的侧身胸像,背面为橄榄枝花环和发行时间。

英诺森十一世(1611~1689年),教皇国教皇(1676~1689年在位)。意大利人,原名奥特斯卡尔奇。即位后仍执行前教皇资助波兰和神圣罗马帝国与土耳其作战。1683年结束维也纳被围困状态。

3.梵蒂冈教皇国于1690年发行的亚历山大八世1斯可杜银币(图3)。直径4.23厘米,重31.5克。正面为教皇亚历山大八世的侧面半身像,背面为圣母立像。

亚历山大八世(1610~1691年),意大利籍教皇(1689~1691年在位)。原名奥托波尼。经过他的倡议,教廷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之间的纠纷得到解决。他继续谴责限制教皇权力的1682年高卢派条款并反对詹森主义。

4.梵蒂冈教皇国于1753年发行的本尼狄克1斯可杜银币(图4)。直径4.2厘米,重26.4克。正面为教皇本尼狄克十四世的侧面半身像,背面为圣母坐像及用罗马字母书写的发行时间。

本尼狄克十四世(1675~1758年),意大利籍教皇(1740~1758年在位)。原名兰贝帝尼。他赞助科学研究,曾指示在编订禁书目录时放宽尺度。在教皇领地内减税,鼓励农业,提倡自由贸易。对政治当局采取和解态度,在神职授权、主教叙任以及国家干预教会人事等问题上,向西班牙、葡萄牙、撒丁、那不勒斯等国国王作出重大让步。本来耶稣会传教士允许中国和印度的天主教徒保留若干民族礼仪,他先后于1742年和1744年发出通谕予以禁止。此举使亚洲传教事业受到挫折。1939年天主教会允许不包括宗教性质的祖先崇拜,才使这种现象有所改变。

5.梵蒂冈教皇国于1837年发行的格列高利十六世1斯可杜银币(图5)。直径3.7厘米,重26.87克。正面为教皇国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的侧面胸像,背面为橄榄枝环绕的币值和发行时间。

格列高利十六世(1765~1846年),教皇国教皇(1831~1846年在位)。原名卡佩拉里。1787年任司铎,1799年发表《教廷反击革新派获胜》一文,鼓吹绝对的教皇极权主义。他登位后靠奥地利援助平息教皇领地内的叛乱。他不赞成意大利民族主义运动。

6.梵蒂冈教皇国于1831年发行的格列高利十六世1斯可杜银币(图6)。直径3.7厘米,重26.4克。正面为教皇国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的侧身胸像,背面为耶稣降生图。

7.梵蒂冈教皇国于1839年发行的格列高利十六世银质纪念章(图7)。正面为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的侧面胸像,背面为“上帝之眼”注视下的教皇传教的场面及发行时间“MDCCCXXXVIIII”,即1839年。

8.梵蒂冈教皇国于1853年发行的庇护九世1斯可杜银币(图8)。直径3.7厘米,重26.87克。正面为教皇庇护九世的侧身胸像,背面为橄榄枝环绕的币值及发行时间。

庇护九世(1792~1878年),教皇国教皇(1846~1878年在位)。意大利人,原名马思塔伊―费雷提。任内阻碍意大利统一,并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主要支持者。1864年公布《现代错误学说汇编》,把一切反对教皇统治的学说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都列为“错误学说”。1869年召开第一次梵蒂冈会议,制定了“教皇永无谬误”的信条。1870年意大利统一完成后,教皇国领地统一于意大利王国,其世俗统治遂告终结。

9.梵蒂冈教皇国于1868年发行的庇护九世4贝阿特铜币(图9)。直径3.6厘米。正面为教皇国教皇庇护九世的侧身胸像。背面为币值。

10.梵蒂冈教皇城于1870年发行的庇护九世5里拉银币(图10)。直径3.78厘米,重24.85克。正面为教皇庇护九世的侧面半身像,背面为橄榄枝环绕的币值及发行时间。该币为意大利统一后发行,教皇已退居教皇城,并承认教皇国已不存在。

11.梵蒂冈教皇城于1935年发行的庇护十一世10里拉银币(图11)。直径2.7厘米,重10克。正面为教皇庇护十一世的侧身胸像,背面为“圣母送子”图案及币值。

庇护十一世(1857~1939年),梵蒂冈城教皇。生于意大利德西奥,原名拉底。1879年起任神父。先后在米兰修道院任教,在安布罗斯图书馆和梵蒂冈图书馆任职。历任教廷驻华沙总主教衔公使,驻米兰红衣主教、教皇。任内大力推广公教进行会,支持法西斯的侵略,反对共产主义。先后与墨索里尼、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签订合作条约。1934年承认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洲国,后又支持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并发表《四十年》《神圣救主》等通谕,反对共产主义制度。

12.梵蒂冈教皇城于1939年发行的庇护十二世5里拉银币(图12)。直径2.3厘米,重5克。正面为教皇庇护十二世的侧身胸像,背面为一叶小舟乘风破浪。

庇护十二世(1876~1958年),梵蒂冈城教皇。生于罗马,原名派契利。历任神父,教廷议员,教廷非常事务部秘书,教廷驻德国慕尼黑、柏林公使,红衣主教,教廷国务卿,教皇。任内支持法西斯和其他反动势力,反对共产主义。曾代表教廷与纳粹德国签订合作条约。战后支持美国的战争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一再发表“通谕”,禁止中国天主教徒参加反帝运动。

13.乌干达共和国于1969年为纪念教皇来访而发行的保罗六世30先令银币(图13)。直径6厘米,重60克。正面为梵蒂冈教皇城教皇保罗六世的侧面头像,背面为乌干达国徽及币值。

保罗六世(1897~1978年),梵蒂冈教皇城教皇(1963~1978年在位)。意大利人,原名蒙蒂尼,生于布雷西亚律师家庭。历任教廷副国务卿、普通事务秘书、米兰大主教、枢机主教、教皇。他反对计划生育。主张教士独身。

14.西萨摩亚于1970年发行的保罗六世1塔拉白铜精制币(图14)。直径3.9厘米。正面为梵蒂冈城教皇保罗六世的侧面胸像,背面为西萨摩亚国徽、币值及发行时间。

15.美国属地马里亚纳群岛于2004年发行的约翰・保罗二世5元宝石镶嵌方形银币(图15)。外形3.5×3.5厘米,重31.10克。正面为梵蒂冈城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侧面半身像及采用宝石镶嵌的“十”字架,背面为马里亚纳群岛的徽志及币值。该币设计风格独特,制造工艺复杂,宝石镶嵌名贵。全球发行量仅为1978枚。

约翰・保罗二世(1920~),梵蒂冈教皇城教皇。历史上第一位波兰籍教皇。原名沃伊蒂瓦。曾在克拉科夫大学攻读波兰文学。1946年立为司铎,曾在母校讲授哲学。1958年任克拉科夫助理主教,1967年升任枢机主教,1978年10月当选教皇。1979年一项通谕,重申保罗六世的保守政策。

16.梵蒂冈教皇城于1996年发行的约翰・保罗二世10000里拉银币(图16)。直径3.4厘米,重22克。正面为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侧身胸像,背面为教徒宣讲教义的画面。

17.奥地利萨尔茨堡州于1699年发行的2贝阿特铜币(图17)。直径3厘米。正面为奥地利萨尔茨堡州的枢机主教流德格斯罗斯的侧面半身像,背面为州徽及发行时间。

18.奥地利萨尔茨堡州于1778年发行的1泰勒银币(图18)。直径4.15厘米,重27.83克。正面为萨尔茨堡州的枢机主教拉格尔・巴斯特侧身胸像,背面由皇冠、十字架、鹰徽和王剑组成的州徽。

19.德意志班贝格邦于1800年发行的 1/2泰勒银币(图19)。直径3.5厘米,重14克。正面为德意志班贝格邦大主教贝本伯格的侧面半身像,背面为教堂林立的城貌。

20.神圣罗马帝国奥洛穆茨州于1721年发行的1泰勒银币(图20)。直径4.5厘米,重28.5克。正面为奥洛穆茨州红衣大主教沃尔夫冈・文・斯卓坦巴茨的侧面半身像,背面为皇冠、十字架、雄鹰等图案组成的州徽。

责编边宗仁

本文地址:https://caijingdemo.com/changshi/78887.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