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特林机关枪原理 加特林机关枪

日期: 栏目:常识 浏览:1

加特林机关枪原理 加特林机关枪

先看结构,加特林是是把4-10根枪管固定在一个转筒上,在通过驱动装置旋转。一般最上端枪管后配有撞针。

早期的驱动都是靠手摇把手,现在的驱动有电机。

撞针与转筒之间的协调是靠机构完成的,转筒转到特定位置才会激发撞针,也就是正好到达枪管位置才会激发。装弹机构也是同样依靠驱动装置完成。其实原理上与老式手摇机枪还有螺旋桨飞机机头机枪相同。

加特林多枪管设计的最大优势就是,枪管有时间冷却,相比老式机枪持续射击时,枪管散热无法解决,容易造成炸堂,加特林在这方面有很大改进,增强了持续射击能力。

这题目有点问题,重机枪就是重机枪,而加特林只是19世纪中后期,由美国人理查德·加特林发明的一种多管速射武器。

而且它和现代的机枪没啥关系,它的原理就是靠手摇把子提供动力,将一根根枪管依次转到12点位置上击发,射完之后的枪管再重新转动一周的时候,枪机后退,退壳,通过上方的弹匣载入新弹,闭锁,等第二次转到12点位置刚好能再次发射。

这玩意等到马克沁这种利用子弹本身后坐力完成枪机复进和抛壳进弹的 真·重机枪出现之后,也基本就滚蛋了。

但到了一战时期,单根枪管的自动武器被过热问题困扰。德国人在1916年也根据加特林的多管特性尝试研发了一款12管、外置动力驱动的福克·莱姆堡格机枪,射速搞到7000发/分钟。但后来不了了之

等到战后,美国人为了提高机载压制的火力密度和持续时间,开发了Minigun和M61火神,使用外置电源动力。

这类多管原理的机枪处于对加特林的纪念到也可以直接通称为加特林式机枪/炮,但现代的重机枪往往是指12.7(含)以上口径的那些大口径机枪。

重机枪是重机枪,加特林机枪是加特林机枪,加特林机枪是重机枪的早期探索型号中比较成功的型号,在马克沁机枪问世之前,可以说加特林机枪是机枪里边最成熟的型号。

加特林医生。

加特林机枪一般都是这种样子,得用马拉,不过马克沁那时候也是用马拉,后来重量减轻了,才开始用人抬,而且从炮兵改为步兵使用。

到了中国,加特林就成这样了。

加特林机枪是由美国人加特林医生研制,加特林机枪是使用一个弹膛系统,但是有6-10根枪管,从上方供弹,武器自动射击的动力来源是人力手摇,射速一般在200发/分左右。加特林机枪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投入使用,加特林医生研制这种机枪的目的是想用火力代替人力,这样可以减少人员的伤亡,但是事实上火力的提升反而使人员的伤亡更加严重。

加特林机枪由于是人力操作,在实际的使用中经常是出现卡弹的问题,原因是由于是手摇机枪,当敌军接近的时候,由于射手的情绪紧张,不由自主的摇动手柄的速度就会加快,这样就会造成卡壳的故障。同时,加特林机枪需要4个人操作,而后来的马克沁只用2个人,有时候甚至一个人也凑活。

由于加特林机枪重量大,在马克沁和乞哈开斯,勃朗宁等单管使用水冷或者空气冷却的机枪发展出来以后,加特林机枪也就在陆军机枪的机枪体系中就被淘汰了。

作为舱门机枪使用的M-134。

除了枪,现在加特林原理用的最多的地方是小口径机炮,海军使用的近防炮大部分都是采用加特林原理。

不过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加特林机枪的射速比较高,美国又研制了M134加特林机枪,用在直升机的舱门机枪,后来特种部队又用M-134作为支援火力,在一些电影里边出镜比较多,不过这个时候已经不用手再摇了,而是采用电动机驱动了,射速已经高达6000发/分。

图片来自网络。

不是所有的重机枪都叫加特林,马克沁、勃朗宁、斯柯达、郭留诺夫、捷格加廖夫、哈奇开斯、施瓦茨、维克斯这么多重机枪,哪个叫加特林了?

所谓“加特林”只是机枪的一种自动运行原理,由美国人理查德·乔丹·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于1860年设计。

与后世动辄一分钟狂轰几千发的“加特林”相比,早期的加特林就是个手摇机枪,需要通过曲柄转动来完成枪管转动,多根枪管不断轮换,完成连续的上弹和击发动作。

但是这种加特林手摇机枪在很长时间内并不被人看好,因为它的重量太大了,早期的弹药和供弹机构也不完美。再加上它对摇枪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特别高,往往战争一激烈,有些过度紧张的操作员手速过快,直接把枪给摇爆了。

所以,后世的马克沁一出现,加特林就迅速的被淘汰了。而且马克沁自动理论诞生出的三大武器设计概“管退、机退、导气”一直到今天都在被武器设计所引用。与全自动的马克沁机关枪比起来,当时的加特林是种纯粹落后的非全自动武器。

后来为了照顾某些武器超高的射速,采用多根枪管旋转发射的加特林式机构又被重新采用,电驱动机构代替了手摇,让加特林式枪械实现了可靠操作,这便是现在的加特林机枪。

严格的说,现代加特林机枪与1860年的加特林机枪是两种东西,前者是武器商品名,后者只代表其基础运行方式,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比如比较出名的GAU-2A/M134 7.62mm米尼岗机枪,英文名称是“Minigun”,就是“迷你炮”的意思,并没有任何名称提及“加特林”。

其它的如GAU-19/A 12.7mm三管机枪、比M134更小的5.56mm XM214“Microgun”,“雌鹿”上的四管Yak-B机枪等等,都是差不多的概念,它们都应用了加特林的转管原理。

此外,加特林原理在机炮上的应用比机枪要更普及,比如A-10攻击机上的GAU-8/A“复仇者”、美军战机的“传家宝”M61 20mm Cannon“火神炮”、“密集阵”的M61A1“火神炮”等等,在机关炮领域,加特林原理比比皆是,实在是不应该拿机枪把“加特林”这个概念框死了。

我怎么知道重机枪为什么叫加特林

1861年夏天,理查德·乔丹·加特林开始设计构思转管机枪,设计出每发子弹的连贯射击,还包括了两点转管机枪所共有的设计特点声明:一个提供锁膛的内有击针的圆柱旋转体,与枪管一起旋转;每根枪管都有独立的击针。这使得以后所有与加特林机枪相似的设计都不能再获得专利。

加特林机枪是一种手动型多管旋转机关枪。加特林机枪是由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其人名一译格林,故此枪也被译作格林机枪或译作盖特机枪/机炮) 在1860年设计而成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后,加特林机枪输入中国,当时称其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50年代以后加特林原理首先被美国经重新改良后应用在枪械及小口径航炮和防空炮上,使用该机枪,射速普遍可以达到每分钟每管1000发以上。

因为这款机枪是理查德·乔丹·加特林设计构思转管机枪,也是理查德·乔丹·加特林的专利,从此就叫加特林重机枪。

加特林发明了

1861年,一个美国人,名叫理查德.乔丹.加特林的发明的,1865年装备美国陆军,后来马克心机枪出现后,加特林机枪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文地址:https://caijingdemo.com/changshi/50174.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