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悼:那个被父亲关在米柜饿死的世子

日期: 栏目:常识 浏览:13

思悼:那个被父亲关在米柜饿死的世子

历史上手足相残,弑父杀子的事并不少见。

汉武帝时的巫蛊之乱就是因为汉武帝听信谗言,逼得皇后,太子自尽,两皇孙亦死。

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亲手杀死两个弟弟,逼迫父亲退位。

而我们的邻国这样的事也并不少见。韩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君主,亲手将自己唯一的儿子锁入米柜,活活饿死。

2015年韩国电影《思悼》就取自这一史实。


1762年 英宗下令将自己唯一的儿子,王位继承人思悼世子,关入米柜饿死 史称壬午祸变。

思悼世子的死因众说纷纭,成了历史上一大迷案。

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认为世子死于党派之争。

1735年,英宗的宠妃映嫔李氏诞下一名皇子,年过四十的英宗终于又有了继承人。

在这之前孝章世子的不幸夭折让英宗对李这个唯一存活的儿子寄予厚望,给他取名李愃。

在李愃在十四个月时就册封为世子,是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储君,更是安排了十五个臣子担任世子的老师。

这不仅有父亲对儿子情感上的希冀,更是王对世子政治上的期望。

关于自己王位继承的合法性一直是英宗的心病。

哥哥景宗体弱多病,多年来没有子嗣,老论派建议立当时还是延礽君的英宗为皇世弟;少论认为应从宗室中选人过继。最终在老论的支持下,英宗坐上了宝座。

对此,少论派颇有微词。坊间一直也有传言认为是英宗谋害哥哥,夺取王位,让英宗头疼不已。

而在英宗王位继承上,老论和少论派又争论了起来。

老论派认为王应该过继宗亲为继承人,而少论派则认为王正值盛年,完全可以等待世子诞生。现在李的诞生无疑是顺了少论派的心意。

支持世子李的党派中多是少论派,而父亲英宗则是在老论派的支持中登基的。两派的对立也给日后父子相残埋下伏笔。

韩国历史上的党争可不比中国的少。从成宗时候起,两班贵族有分为武将权臣为主的勋旧派和儒生士大夫为主的士林派。

随着征讨燕山君的勋旧派元老的去世,士林派在中宗时受到重用。接着又出现了以尹任为首的大尹派和以尹元衡为首的小尹派。接下来又出现了东人党和西人党。

东人党又分为南人和北人,北人派又分为大北派和小北派。大北派内部还可以划分为骨北,肉北,中北。

总而言之,朝鲜王朝的党派纷争一直以来都是很激烈的,党争不休,有时君主也会被其牵制,难以控制。

1749年,年仅15岁的李开始代理政务。英宗是借此来向天下表示自己无心王位,堵住篡位之言。


权力的移交往往伴随着腥风血雨,一个是掌管大局的君主,一个是略有实权的世子,身后代表的势力不同,摩擦在所难免。

面对二主在位的朝堂,臣子往往为了表示自己对王的忠诚,有时会刻意反对世子的决策,这也无形中给了世子压力。

英宗迫不及待让李代理政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让儿子洗脱自己杀害兄长的嫌疑。

当初极力反对英宗的少论派屡屡放出自己为得到王位谋害哥哥的流言。

儒教是朝鲜王朝的国教,纲常伦理为国之根本。孝字当头,自己作为最大受益者,英宗若是直接出面整治少论派,第一有心虚的嫌疑,第二是在某种意义上推翻哥哥景宗的决策。不符合礼法。

在这个时候如果是世子出面,帮自己的父亲洗脱嫌疑合乎情理。

但这个要求实际上实现的可能微乎其微。

因为第一支持世子的大部分人为少论派,如果世子出面,无异于自折羽翼。

第二是会破坏英宗施行的“荡平策”,(即对待当时的西人,南人,老论,少论四党一视同仁的政策,试图维稳局面。)这无疑让世子进退两难。

罗州挂书中(即有儒生在罗州客舍张贴要求处置朝廷奸臣的字条,其中涉及到不少少论大臣),思悼世子的做法明显偏向少论派的做法引起老论派的不满。

再加上英宗忙着镇压因赋税改革引发的动乱,政局动荡。女儿和协翁主的去世让英宗心力交瘁。

在朝堂上党派分裂成父党,子党分庭抗礼,英宗埋怨世子没能有能力帮助自己减轻负担,对世子越发失望,多有责骂。父子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思悼世子压力之下,整日沉迷声色,逃避现实,渐渐患上精神疾病。

还好思悼世子的儿子,即后来即位的正祖,天资聪颖,很得英宗宠爱。

原本支持世子的党派见此也纷纷倒向世孙,包括丈人洪凤汉,世子一时孤立无援。

这时下人罗景彦的哥哥死在世子手下,老论有意挑起矛盾,让罗景彦密告世子虐杀下人、私自出宫,引僧尼进宫等恶行。


1762年五月十三日,世子没有迎接来祭奠的英祖成了父子关系全面崩盘的导火索。英祖怒不可遏,废世子为庶人后,将其关在米柜中,八日后活活饿死,史称“壬午祸变”。

剥开君臣的外衣,父子间畸形的关系也让世子沦为党争牺牲品成为必然。

前文提到英宗对于思悼世子是寄予厚望的。作为历史上评价颇高的贤明君主,英宗也想让世子成为一个完美的君主,成就一番伟业。

一开始英宗对待世子也是疼爱有加,亲自书写世子上课用的课本,让重臣担任辅导官。

那父子关系的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英祖实录》有记录:“初孝章世子即薨,上久无嗣育,及世子诞生,天资卓越,上甚爱之。十余岁以后,渐怠于学问,自代理之后,疾发丧性。”

从这可见,十多岁时怠慢学问是让英宗态度转变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746年之后,世子没有回答上英宗例行的学业检查,对世子大声责骂。此后世子的功课一路下滑。

世子的妻子惠庆宫认为主要原因是英祖在世子三个月大的时候,就让世子迁往别宫。

而别宫里多是侍奉过景宗的下人,态度傲慢。这让映嫔,英宗感到不悦,又不可轻易处罚怕落人口实,渐渐的就少去看望世子。

世子也因此缺少管教,整日与宫人为伍,荒废学业,耽于玩乐。

期间也有辅导官上疏英宗,指责宫人。但未引起重视。等到英宗意识到问题,处罚宫人也为时晚矣。

荒废学业让世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每况愈下,这让英宗大为火光,往往厉声责骂。

世子愈发害怕见到父亲,一见到父亲,就会紧张不安,反应迟钝。

父亲见此,更是大加指责,循环往复,造成恶性循环。将父子二人的关系拉离正常轨道。

而世子开始代理政务之后,父子关系更是持续恶化。

英宗性格火爆, 雷厉风行。思悼世子则是性格内敛,行事拘谨。世子向英宗询问政务,英宗会斥责其无能。不向英宗报告,有会被英宗指责不尊重自己。


英宗多次暗示世子要注重孝道,希望世子能明白并帮助自己洗脱罪名打压少论派。

但实际上又与“荡平策”相违背。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二人关系的死结。

而世子得不到明示不敢轻举妄动,两人得不到有效沟通,英宗见世子没有行动表示,也没有支持自己,觉得世子不孝,更加厌恶世子。

稍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出言把世子骂得狗血淋头,有时连大臣也劝告英宗不要对世子太过严格。


英宗的性格复杂。同为一母所生,英宗对待子女的态度截然不同。

《恨中录》里写道,英祖会在去探望喜欢的人之时,换衣、洗脸、漱口,洗耳朵,并将梳洗过后的污水倒入厌恶的人的后院。比如每次见疼爱的大女儿和平翁主时总是要梳洗一番,然后把污水倒入儿子思悼世子的后院。他不会让讨厌的人和喜欢的人在同一屋檐下。所以思悼世子也被禁止踏入和平翁主的府第,甚至是和平翁主常走的道路也不可以走。

思悼世子曾经哭诉过:“我的年龄虽然已经到了15岁,但是还一次都没能到祖先的陵墓前参拜。”

1752年和协翁主的去世让英宗一度有退位的想法,多次离宫悼念女儿不愿回宫。

在世子与他人的通信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世子的痛苦。

“我原本就有别人不知道的抑郁症状,现在又中暑,再加上刚刚侍奉过皇帝,(因为过度紧张)发高烧,抑郁症也达到了极致,烦闷得快要疯掉。这些症状不能对医官讲。卿对于治愈抑郁症的药物非常熟悉,把药做好偷偷送到我这来如何?”(1753年或1754年某一天)

随着时间推移,原来充当和事佬的大臣因为年事已高,一个接一个去世。而王室里和世子关系亲密的成员也大都因病去世。

1757年2月贞圣王后去世,同年3月仁元王后去世。

在祭祀贞圣王后的灵殿里,世子泣不成声,哀毁骨立。

但在英宗面前,则会因紧张不安而身姿僵硬。英宗见此又责骂世子没有孝心。

失去了这两位长辈的庇护,世子整日如履薄冰。

同年六月世子的精神疾病已经到了开始杀人的地步了。

英宗又惊又怒,询问过世子为什么要杀人。

世子回答说只有杀生才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自己这么做是因为平日里英宗不关心自己,自己很害怕英宗的责骂,每次这样都会很生气。

见此情形,英宗心里有愧,对世子说我以后不会这样对你了。

世子也想修复二人关系。但却是积。积重难返。

1760年,英祖迁至庆熙宫,关系恶化到不愿和世子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世子的精神疾病越发严重,更衣时总要撕毁一堆衣服。也因此导致世子宫殿里的开支严重超支,甚至要丈人洪金汉补贴。

1761年农历1月,宠妾朴氏为思悼世子更衣时,思悼世子忽然发病,将朴氏殴打致死。

有一天映妃李氏看见世子拿着血淋淋人头冲进内堂,一度担心世孙的安危,连英祖夸奖世孙也要瞒着世子,生怕有所刺激。

世子开始想要逃离这个地狱般的王宫。

1761年世子无故出宫夜行惹来麻烦,反对世子的大臣借此上疏英宗世子行为不端,结党营私。

下人罗景彦的告发则是再添上一把火。

让英宗真正动了杀心的是一则密语。这个告密者不是别人,正是世子的亲生母亲映嫔李氏。

在壬午事变发生的前几天,世子扬言要从水口入宫,潜入上殿。

再想想世子在地窖放的满满的兵器,这让李氏觉得世子已经无可救药。

他的病情已经威胁到世孙和王的性命,乃至一个国家的前途。

为了大局着想,李氏决定向英宗告密。

为何用活活饿死世子这种惨绝人寰的处罚呢?

英宗也想过让世子自刎,每每都被大臣拦下,自杀未果。

如果赐毒酒,世子也会成为反贼,牵连世孙无法继承王位。

在这时,世子的丈人洪凤汉,在平时为世子排忧解难,尊敬爱护的长辈,为英宗献上了米柜。


于是在丈人,妻子,母亲的默认下,世子被自己的父亲亲手关在米柜八日。死后儿子也被过继。终年二十八岁。

李光铉(英祖时期的承旨)的日记详细记载了壬午事祸当天发生的事情,在这份记录里,英祖如此说:“朝鲜王朝延续300年的命脉就会断绝。但是如果你死了,王室的命脉却还是可以延续。若让你活下来,朝鲜岂不是要灭亡了?

关于思悼世子的记载,由于后来继位的正祖不让他人议论父亲的是非,让史书中关于世子的描述尽数删除,所以我们能看到有关思悼世子的文献也寥寥无几。

惠庆宫所著的《恨中录》把世子死因都归于精神疾病我是不认同的。

《恨中录》一共有四篇,关于思悼世子的是第四篇。

正祖继位后立马清算当初反对父亲的大臣。惠庆宫的父亲洪凤汉被认为是献上米柜的奸人,是害死思悼世子帮凶而备受排挤。

娘家在朝势力也被打压。惠庆宫写此时不排除有掩盖事实的嫌疑。

英宗是一个好君主,却不是一个好父亲。

作为朝鲜王朝里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政绩上的辉煌也难安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据说英祖对思悼世子的死很是后悔,做一篇文章,名为《金腾》悼念世子。思悼二字也是取思念的思,哀伤的悼,以寄托哀痛之情。

英宗一心想洗脱篡位的嫌疑,却又背上了杀害儿子的骂名。

生在帝王家,从来是非多。

也许思悼世子从始至终想要的不过是父亲一个温柔的眼神吧。

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子家。

本文地址:https://caijingdemo.com/changshi/20543.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