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常识周稔丰 周鶤太极拳

日期: 栏目:常识 浏览:16

太极拳常识周稔丰 周鶤太极拳

1.练太极拳需要“命门后突”吗

什么叫“命门”?“命门”是一个中医名词。

中医的“命门”有两个概念。一个概念是指两肾之间的一个部位。

中医肾的位置与西医肾的位置相同,在腰脊的两旁、腹腔的后上部,左肾稍高,右肾稍低;所以,“命门”的中间约与第二腰椎同高、脊柱的前方。“命门”另一个概念是针灸穴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脊柱的后方。

显然,“命门后突”的“命门”既不可能是指脊柱的前方、两肾之间的“命门”,也不可能是指脊柱的后方、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命门”穴,应该是模糊地指中医这两个“命门”所在的“后腰部”,是属于中医“命门”之外的又一个新概念了。可以肯定的是“命门后突”并不是传统太极拳世代相传的。

杨澄甫先生的两部著作中披露了很多太极拳信息,然没有“命门后突”之说;李雅轩、董英杰、陈微明、郑曼青先生的著作中也披露了很多太极拳信息,然也没有“命门后突”之说;陈炎林先生1949年出版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将其老师田兆麟先生的传授详细地和盘托出,对于腰腿的论述尤其频繁详细,然也没有“命门后突”之说。陈鑫先生将大量的经络穴位概念结合到太极拳理论中去,然约1930年出版的他所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也没有“命门后突”之说;而其他所有近代出版的太极拳著作虽都有各家得意之谈,然也没有“命门后突”之说,这些反映了近代的太极拳各家是没有“命门后突”之传授的。

中国进入现代,顾留罄先生是全国太极拳活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有机会接触到各太极拳门派的重要人物,他1982年出版的《太极拳术》也总结了很多传统的太极拳信息,书中还用了1800多字的一个专门章节来讲述“腰”,然也没有“命门后突”之说;郝少如先生承接了其祖郝为真、其父郝月如的传授,是武氏太极拳第五代的重要传人;姚继祖先生师从李亦畲先生之子李逊之先生,为武氏太极拳第四代的重要传人;吴英华、马岳梁先生是吴氏太极拳嫡系代表性的重要传人;孙剑云女士是孙氏太极拳嫡系代表性的重要传人;冯志强先生师从陈发科先生,是现代陈式太极拳健在的元老,陈正雷先生则是陈家沟土生土长现代陈式太极拳的重要传人;然而郝少如先生1963年出版的《武式太极拳》、姚继祖先生1999年出版的《武氏太极拳全书》,吴英华、马岳梁先生1999年出版的《正宗吴式太极拳》、孙剑云女士2003年出版的《孙式太极拳诠真》、陈正雷先生1999年出版的《陈氏太极拳术》中也都没有“命门后突”之说;冯志强先生1993年出版的《陈式太极拳入门》中虽然写有“后腰命门处自然张开”,“自然张开”显然不等于是“后突”。这些情况反映了现代九十年代之前的许多主要太极拳家都是不知道“命门后突”的,反映了“命门后突”之说可能是出现于现代,并只是在很小的一部分太极拳练习者中口口相传。

从字面上分析,所谓“命门后突”是指“命门”这个后腰部比原来的位置后移;那么,“命门”部位究竟后移多少呢?先来看一下现代初几位太极拳家与“命门”部位有关的论说。一是叶大密先生于1965年78岁时所写的《医疗保健太极拳十三式》一文中的“拔背顶劲”一节,另一是周稔丰先生1989年出版的《气功太极拳》一书中的“太极拳技术分析”一节。

叶大密先生以同事之谊于1917年成为田兆麟先生的重要传人,1928年后又得到田兆麟先生的老师杨澄甫先生的重要传授,是中国近代上海的全国第一个以太极拳命名、专门性明确的“武当太极拳社”的创办人,生前在上海太极拳界一直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在“拔背顶劲”一节中这样写道:“拔背是在呼息时使两侧背部的肌肉群,如棘肌、半棘肌、骶株肌……等,由下而上地依次拉伸一下,然后竖起身躯……”显然,背部两侧肌群“由下而上地依次拉伸一下,然后竖起身躯”是经过了“命门”后腰部的,这里并没有说“命门”会“后突”;而且背部肌群的“依次拉伸”和“竖起身躯”也不可能形成有哪个后腰部能够反弓的后突,当然强烈的由下而上的依次拉伸可能会引起后腰部的“竖起”后移。

因为脊椎的生理弯曲胸椎是微微后弯的、腰椎是微微前弯的,脊椎向前的最弯处大致在第一腰椎部位,命门穴在最弯处的稍下方,如果身躯由下而上的依次拉伸和竖起,如果原来的腰曲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而过大,后腰部位后移就会有较明显感觉的。原天津中医学院教授周稔丰先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挖掘、探索、编著着过不少关于气功和太极拳的书籍。

他于1978年编著出版的《太极拳常识》被现代的许多太极拳前辈视作可以作为引证的依据,由此可见他在太极拳界影响的重大和威望。尽管他的某些观点有些“左”的偏向,但他的著作确实反映出了很多传统太极拳的真传要领,他在“太极拳技术分析”一节中写道:“在太极拳论中,对腰部姿势的说法不一,有弓腰、直腰、填腰、坐腰等。

其实,这些不同词语表达的意思基本是一致的。从字面上看,这些词语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如果按解剖学观点分析,实质上它们对腰部姿势的要求都是为了达到减少腰椎向前弯的曲度。……练拳中做好了直腰,也确实有腰部微微后弓的感觉。

这仅仅是腰弯展直的一种错觉。倘若正确利用这种‘弓。

2.太极拳抱拳礼

抱拳礼,与其类似的礼节称“拱”、“揖礼”,汉族传统礼仪(多见于习武之人)中一种相见礼,源于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汉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用左手抱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 另外武术界中的抱拳礼是由“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在国内外一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要领是一手握拳,另一手抱着拳头,合拢在胸前,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您还可以搜索:太极拳常识周稔丰教学视频,太极拳常识 周稔丰,周鶤太极拳,周氏太极拳视频,周氏太极,太极拳周菁,周稔丰太极十三式书,周滔太极拳,周氏太极图,周氏太极拳表演与介绍练拳心得④

本文地址:https://caijingdemo.com/changshi/12941.html

标签: